第1117章 搞还是不搞(第2页)

 

赢世民有自信,他可以驾驭这股潜在的反扑。

 

而且,若是蒸汽机出世,生产力的重心必然转移。

 

那么,这会带来什么趋势?

 

工商阶层会逐渐抬头。

 

对此,赢世民其实并不害怕这种变化。

 

反而隐隐觉得,这或许能成为彻底压制士族的另一把刀。

 

所以赢世民并不太担心。

 

而至于李北玄提出的那些环境问题,他心里其实也有数。

 

矿坑塌陷、河水污浊、天色昏暗,这些确实会出现,但未必会立刻出现。

 

以长安如今的规模,哪怕再开十个工坊,最多只是天井里多几缕黑烟。

 

要达到李北玄口中那种“白日不见青天”的局面,恐怕还要数十年甚至百年。

 

想到这里,赢世民都想笑。

 

毕竟到那时,他的坟头草怕是早已丈许高了。

 

后世如何,又与他何干?

 

至于工人的死伤,他更不放在眼里。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况不过几百、几千工匠的性命。

 

修长城时,百姓饿殍遍野。

 

开运河时,尸体沿岸成堆。

 

可这些惨烈,并未妨碍秦皇与隋炀的声势。

 

何况他赢世民要成的,是千古霸业。

 

工人死伤,在他眼里,只是账本上几个数字的加减。

 

别说几百几千,哪怕是几十万,赢世民的眼皮都不会抬一下。

 

所以,在理性和冷酷之间,赢世民几乎已经要下定决心,直接一句“搞,开搞,不必多虑”。

 

然而,这句话终究还是被他咽了回去。

 

因为他不仅仅是个武夫,不仅仅是个只顾当代的霸主。

 

他是一个有野心的皇帝。

 

而皇帝的野心,不只是疆域要多广,城池要多固,还要在史书里留下怎样的评语,还要在后世千百年间,被如何书写与铭记。

 

赢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竭泽而渔的帝王,不会被称颂,只会被唾骂。

 

而他要的,不是苟且一世的盛景,而是千载一帝的名声。

 

他要的是武朝的根基,千年之后仍能被人歌咏,而不是短短几十年便坍塌腐朽。

 

而且最重要的是,赢世民其实也不太想给后世,留下一个破破烂烂的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