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于心不忍

贞观十五年四月初五,长安。

 和楚国的交涉,终于落下了帷幕。

 第一批疫苗已经启运,武国在舆论与道义上,皆占据了高地。

 徐子升纵然是官场老手,经验丰富,智计百出,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和已被锁死的局面面前,所有的挣扎都显得苍白无力。

 毕竟,武国手里捏着的,是天花疫的救命稻草。

 第一批十万份牛痘痘苗已经出发,押送的还有医官,确保可以在楚国展开接种。

 换句话说,楚国朝廷已经没有了拒绝或是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们只能签下条约。

 徐子升当然明白这一点。

 可作为楚国派来的首席使臣,他不能不争。

 所以,就算明知道是徒劳,他依旧竭尽全力,在每一条文字表述、每一处责任划分上,与李北玄据理力争。

 那副模样,甚至让周围武国的官吏都有些动容。

 可惜,李北玄手里捏着的,是赢世民亲定的国书。

 大方向上,他是一字不肯改。

 割地、开矿、通商……

 每一项都是武国最核心的利益诉求。

 于是,徐子升的所有努力,换来的,却不过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修改。

 比如“割让”改成“出让”,比如“赔偿”改成“补偿”。

 但这些文字游戏,根本无法改变楚国被迫割让土地、开放商路的事实。

 所以,徐子升所有的努力,就像海浪拍击礁石,看似汹涌,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化作四散的泡沫。

 “弱国无外交啊……”

 李北玄叹了口气,冷眼旁观着这位老臣的挣扎。

 败局已定,徐子升再怎么挣扎,也不过困兽之斗耳。

 但抛开立场不谈,李北玄的内心深处,其实对徐子升抱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

 此人聪明,懂得审时度势,圆滑而不失底线。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在绝境中,也不肯轻易认输摆烂的坚韧。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尽到最后一点臣子的责任。

 这是一种真正的,老派士大夫的风骨。

 所以,看着徐子升日渐憔悴的面容,李北玄终究是有些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