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 山上人家(第2页)

 “我也不抽烟,谢谢小朋友。”赵波从一进门就在打量,他发现一个秘密:山上这一家人生活并不贫困,比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日子都好过。 

 杜红英也有这种感觉。 

 “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啊?” 

 “高寿谈不上。”老人微微一笑,我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六月生的。” 

 这可难倒了杜红英,晚清的老人,到底多少岁? 

 “听我大儿子说马上就是一九七七年了,算下来我大约快八十了,对不对?” 

 “是的,清光绪二十四年是一八九八年,您老经历了光绪、宣统、中华民国、新中国,您老才是真正的跨了世纪,是历史的见证人……” 

 杜红英突然间就觉得赵波好有文化的样子。 

 这话听起来特别顺耳,瞧瞧,老人都连连点头。 

 “老了,老了,没用了,早些年听说来了大救星,人人都分了田地,挺好的。” 

 这还是知道点时政嘛! 

 “老人家,你们在山上就没有分田土是不是?”杜天全问。 

 “咳咳咳……” 

 一阵咳嗽声后就进来了一个五六十岁的男子:“爹,来客人了啊?” 

 “嗯,说是什么干部,我老了,耳朵又聋听不懂,你来给他们说说。” 

 杜红英……您老装聋的本事可真是高啊,该听的话一句没落下,不愿意说的事儿就耳聋回避。 

 “几位客人从哪儿来呀?” 

 杜天全又介绍了一遍。 

 “原来是大干部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热情得很过度,让杜天全有一种手脚不知道往哪儿放的错觉,他也并非什么大干部,农民洗脚刚上田坎,而且,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摆谱。 

 “我姓杜,你叫我杜同志就行,我呢是来了解一下你们家的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 

 “多谢杜同志,我们家……还行,有点小困难自己就能克服,多谢领导同志的关怀。” 

 啧,杜红英听他说话好有经验,当真是当家人,估计也是时常下山的懂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