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家乡成远方(第2页)

 “那路上慢一点,注意安全,记得写信回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杜红英来来往往的无数次了,冬梅娘依然改不了这种念叨。 

 “知道了,娘,我们不在家里您得注意身体,地里的活儿干不了就不干,家里的家禽少喂一点,别累着了。” 

 “是是是,地里不干就留着长草,十里八乡的土地庄稼都好,就我们家草好,这样子看着好光荣噢。” 

 杜红英……包产到户还真是偷不了半点懒。 

 “我怕您累着了啊。” 

 “能累啥,平时就是种点小菜打理一下,该扯草的扯草,该浇水淋粪淋一下,农忙的时候生产队的人都是换工帮忙做,红兵休息的时候也会下地,我能累啥?” 

 杜红英……我娘就是一个勤快人,是真劝不了半点。 

 “我还年轻呢,又没七老八十。”冬梅娘是一点儿也不服输:“你没看隔壁六生产队的那个钱爷爷两老口,今年都九十一了还挑抬呢。” 

 “啊,九十一了还在干?”杜红英震惊了:“他们家年轻人呢?” 

 “年轻人各有各的事儿,你钱爷爷说解放前他们家没田地,是佃农,在地主家佃了地来种;解放后分到田土没多久又搞大锅饭了,现在临到老了总算有田地自己当家做主,干得扎劲儿的很,还嫌弃年轻人干的庄稼没有庄稼的样子……” 

 “那他们身体是真的好。” 

 杜红英之前下意识的以为他家没有年轻后代是个可怜人。 

 结果才发现,老人是对土地对种庄稼发自骨子里的热爱。 

 “田土包产到户个个都用心种地了哇?” 

 “那不是呢,你去看哪个的田边土角有一点点草?全都打理得干干净净的,比生产队集体干活的时候勤快多了。” 

 “田分到个人手上都晓得勤快了。” 

 “就是啊,你是不晓得噢,现在争田边土角吵架过孽的也多。”冬梅娘摇了摇头:“还是要读书,看你们户口拿出去了多好,吃公家饭不和他们争田边土角。” 

 “那我得感谢二姨,要不是她劝我读书考大学,我还是要在家里争这些鸡毛蒜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