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高思文发财了(第2页)

 自家爹娘在京城玩了一段时间,老杜同志找到了新的爱好还凑合。 

 冬梅娘就各种不爽,各种惦记了。 

 一会儿家里的兔子要出崽崽了,一会儿又惦记着要打谷子了;一会儿又说种的菜没人打理怕是都要干死了…… 

 总之,隔得天远地远的牵肠挂肚全是那些不值钱的东西。 

 一说吧,还要挨骂。 

 “才吃了几天饱饭就这样不让干那样不用干了?你们当真有点钱了不得了了。” 

 “可不,果然是一个妈生的,我娘也是这样讲,我说去深市,她说家里这么多地谁种,我说不种了,就说我忘本了。” 

 “是啊,她们还当自己是年轻的时候有的是力气干活似的。” 

 杜红英知道大姨他们种的地更多,据说去年谷子都打了五千多斤,赵大林一家都在县城里常年不回家,地里全靠了两老口在整,粮食都是靠汗水换回来的,两个老人有多累可想而知。 

 “还好我家只有娘一个人的地,栽秧打谷的时候石柱他们几个帮忙干了,土种了果树,余下一点自留地种了菜。” 

 杜红英想若是娘要像大姨那样种地,她第一个就不答应。 

 “杜姨父有退休工资,有文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赵大琼道:“你看我们家两个老的,说都说不听,非要种这么多地,我每年都寄钱给他们零用呢,说起来都生气,她们全都存起来了,去年爹生了一场病说没力气种了,赵大林又不回去帮忙干活,我让他们把地给赵大勇和我幺叔家种,他们还不乐意。” 

 最让赵大琼生气的是,爹娘说赵大林的钱都被王小凤败光了,赵岩还要上学,他们做得动就做一些,要帮衬着赵大林父子俩一些。 

 说到底,还是背了儿子的时。 

 赵大琼抱怨一通挂了电话后,杜红英就觉得大姨和张桂兰有得一拼。 

 当年张桂兰不也是这样帮衬高思文的吗? 

 最后落了一个什么下场? 

 说起高思文,杜红英就想起了前两天红兵打来的电话说的事儿。 

 据说,高思文在沪市发财了,前几天开了一个小车回来了,还说要接高安福去沪市读书。 

 高安福当然不乐意,只愿意跟着爷爷,高思文骂他蠢,把高建成气得抓了扁担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