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有难处找兄弟(第2页)

 

“不!这不是真的!”鸿帝在心底狂吼,面上却是阴沉得可怕。

 

“好!这也便算是真的!”鸿帝最终长吐一口气,似乎在一瞬间变得更苍老了。

 

“石碑可以造徦,那天狗食日、地龙翻身又如何解释?难道还有人能指使天狗与地龙不成?!”

 

鸿帝喘着粗气喝问道。

 

赵祈佑被问得一时语塞,如果说天狗食日这等奇异的天象神秘,但必竟是能看见那天狗慢慢吞食太阳的。

 

但相比起来,地龙却更为神秘,只知地龙一动地动山摇、山川俱裂,但地龙到底长什么样,却是没有人见过其真身。

 

但不管是天狗食日,还是地龙翻身,都代表灾变就对了。

 

赵祈佑低着头思索了一番,突然想起姜远前几日给他送的那封信来。

 

那封信上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万物以格物为解,有难处可找兄弟。

 

赵祈佑刚接到这封信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信的前半句看得他不明所以,实在想不通姜远突然提起格物是什么意思。

 

只要是稍接触过格物学的人,都皆听过那句话:格物致知,穷万物之理也。

 

赵祈佑背地里翻阅了诸多杂书野记,自然懂这句话的表面意思。

 

当时他并未深究姜远写下这句莫名其妙话语的意图,反倒是后半句有难处找兄弟,让他好生记住了。

 

赵祈佑心念急转,脑门上似突然亮起一盏明灯。

 

姜远不信鬼神,这事极少有人知晓,但姜远会格物却是人尽皆知,可以说在大周,论格物一道没人是他的对手。

 

当年在兴州抗旱,仅用几根铁管就将低处的水引到了高处,且不借助任何人力与畜力,堪称神迹。

 

如今兴州的百姓在河边庙里供奉的不是龙王,而是姜远的泥像,据说香火极旺。

 

兴州府尹张贤礼呈奏上来的奏章上,不但为姜远请功,还大书特书姜远对天象的见解,将姜远吹上了天。

 

当初很多朝官都以为姜远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在碰巧之下弄出了那什么水跃汲水器罢了,当不得真。

 

 

至于张贤礼奏章上说的,什么姜世子对天象一道颇有心得,预言大旱过后必有大涝,张贤礼还借着这个借口,找户部要钱兴修水利沟渠。

 

后来事实证明,姜世子姜大纨绔纯属胡说八道,兴州大旱过后风调雨顺,哪来的大涝。

 

此事一时成了笑话。

 

赵祈佑听得这事后,却是没笑,因为姜远转手就给了他精盐之法,帮他开办盐业总司,让他被鸿帝高看了一眼。

 

随后,姜远在鹤留湾大开砖厂、水泥窑,造出从所未见的神奇之物来,连万启明都恨不得与姜远同吃同住,以学格物。

 

“明渊兄的信上说万物以格物为解,他前脚刚出王府,后脚就给我送信,难道他那时就已预料到,我进皇宫翻案绕不开天狗食日、地龙翻身这两件事?

 

格物,格物,明渊兄以前曾言,任何事物都是可以用格物解释的,难道…那些奇异的天象也能用格物之法相解?”

 

赵祈佑片刻间想了许多东西,此时也顾不得姜远是否真的能合理解释那天狗食日,地龙翻身的现象。

 

姜远信上不是还说了么:有难处找兄弟。

 

此时兄弟不正有难处么,先把姜远叫来再说。

 

鸿帝见赵祈佑趴在地上不说话,怒气稍退,叹道:“佑儿,朕知你对何妃之死耿耿于怀,但天意如此,朕也不得相违,你要理解朕的苦心。”

 

赵祈佑连忙磕头,他知道若是不能解释那天狗食日与地龙翻身之事,即便将唐瑞叫进来,或拿出董吕的手札来,都可能不会完全让鸿帝信服。

 

赵祈佑杂书看得多了,兵法之道也略通一二,此时按住怀里的那份手札,这东西要拿来绝杀,此时还不是拿出来的时候。

 

但今日定然是要把案翻了的,如若不然,今日不成,他日更会不成,一而再的申冤,只会让鸿帝更怒。

 

赵祈佑沉声道:“父皇,儿臣实是无法解释那天狗食日与地龙翻身,为何会如此巧合,但相信天下之人,哪怕是神仙,都指使不了天狗与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