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还是个连续剧?(第2页)

 孙长兴也敢大胆的试探了:“老总叫我们来,是为了双尾蝎?” 

 “对,这项目不是你们在跟的吗?” 

 “是的,从论证到装备,都是三处在跟进。” 

 “嗯,这个项目好啊,你们在口子里工作,肯定能感受到工作风向的转变吧?” 

 领导就是领导。 

 三两句话,就掌握了话语的主动权,目光灼灼的看着孙长兴。 

 孙长兴也不是吃干饭的,立刻解开了领导的谜语。 

 “能!科工委的谢副主任有提过,由内向转为外向。” 

 尚武点点头。 

 战略上的转变已经在高层会议上无数次的提起。 

 并且一些部门已经开始了实施。 

 用孙长兴自己的话说,就是战忽转战恐。 

 尚武解释道:“国际局势变化,我们的情况也在变化。”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倒是想韬晦下去。” 

 “但世界范围内,好几个战场同时开打,情况不容乐观。” 

 “所以战略上的转向,势在必行。” 

 “具体到你们的工作上,这次外贸就是很好的例子。” 

 孙长兴猜到了一些大概,但还是藏拙道:“您的意思是?” 

 “摊薄国防工业的成本,势在必行。” 

 尚武言简意赅。 

 这第一点早就在口子里有共识,只是没有公开提出来。 

 因为大船掉头难,只能一步步的推进。 

 无论是航展的转变,还是这次外贸,都是摊薄成本的试验。 

 “以前我们尽搞军转民了,反哺一二十年过去,民用科技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之前科工委提过一嘴,说要试点民转军。” 

 “你们几次和晨盾顺风的合作,有点这个意思在里头。” 

 “成果很好,所以我叫你们来,就是讨论一下深化这种合作。” 

 摊薄成本。 

 要么是开源,要么是节流。 

 从晨盾这个特例来看,他们既做到了开源又做到了节流。 

 “你们也清楚,原来我们上大项目的研发成本,都是统筹规划,用通俗的语言说,是烟民掏钱。” 

 “但晨盾这一次,用市场行为负担了成本。” 

 “我们只需要掏成品装备的钱。” 

 “完后晨盾又能拿产品出去外贸,继续用市场行为调节。” 

 “晨盾赚钱,我们拿东西,双赢。” 

 一言至此。 

 孙长兴有些骄傲。 

 神态也放松了一些。 

 不过言语上还是很谨慎:“还是仰赖于科技的进步,工业体系的完善。” 

 尚武低眉:“人晨盾的努力你不提一下吗?” 

 “当然,晨盾的努力是大头。” 

 “所以,你们对接下来的方向,有没有什么想法,我的意思是深化合作反面。” 

 张明瑞听到这儿,心里有点念头。 

 过去这些日子,他尽跟着晨盾玩了,是体会最深的一个。 

 晨盾现在的位置很尴尬,说人家在国防体系里,人家好像又不在,偏市场一些。 

 你说人家不在吧,陈晨这货吐一口痰都是能军用的。 

 这种飘忽的定位本身就有些不方便。 

 拿最现实的来说,每次张明瑞去晨盾,他都不好意思,不知道以何种身份面对陈晨。 

 尚武看到了张明瑞出神,便出言替他卸包袱:“今天算是讨论,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有顾虑。” 

 “是!我觉着……我们是不是给晨盾斟酌一个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