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真是个不大不小的巧合呢(第2页)

 一场齐射下来,相当于无数辆豪华轿车在天上飞。 

 在这种思维定式之下,张明瑞觉得货舱到了20就够了,满足一切的战术需求。 

 可陈晨不一样。 

 “30版本,我们化繁为简,除了改进了货舱的动力之外,拿掉了货舱本体的自导设备。” 

 “那你怎么导?” 

 没等陈晨回答,鱼窝再次通报鱼饵状态,并且确认货舱可投放。 

 于是陈晨拿起对讲机:“星机先行投放,货舱待命。” 

 陈晨的指令被地面控制台以最快的速度转化成了数字信号,映射在b22上。 

 确认星机投放之后,他再次转头。 

 “30版本的导航,我们交给了星机。” 

 “什么是星机?” 

 “你看到b22的尾翼了吗?” 

 张明瑞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你说起这个,我还要跟你讨论,就b22这个布局,弄出俩双尾翼是不是多余了?” 

 当张明瑞第一次见到b22的概念图时,就有这个感觉。 

 这架飞机整体扁平式布局,类乘波体。 

 这种造型的飞机,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尽量减少垂尾的存在,有的甚至干脆不用。 

 b22不一样,双垂尾异常醒目。 

 当时张明瑞觉得就是个吹逼的计划,也没必要在意细节。 

 可现在,这架飞机已经上天了,爽垂尾就显得有点画蛇添足了。 

 陈晨微微一笑,解释道:“多余有那么一点点,但好在我们的吸波技术到了一定高度,所以垂尾的存在对隐身布局影响不大。” 

 “再者,这玩意也能拆掉。” 

 “你看到的垂尾,实则是两架小型无人机,名叫星机。” 

 话音落下。 

 曹子华从旁边递过来了设计图纸。 

 张明瑞接过图纸的那一刻,就觉得脑子里出现了音效。 

 piu! 

 合理。 

 一切都合理了。 

 两发垂尾可单独脱离。 

 脱离之后的姿态是两架近乎于五角星的飞机。 

 “所以你才给取名星机?” 

 陈晨点头:“这两驾飞机功能完备,具备自主飞行的能力,同时承接了智能货舱的导航功能。” 

 “如今的货舱32版本,就只是一个有微动力的飞弹而已。” 

 “初始投放之后,货舱凭借飞机赋予的速度,再配合上自己的动力,大约能飞行500公里。” 

 张明瑞听完佩服的不行:“这个距离超出了飞机本体的导航范围,所以你以后要使用星机导航?” 

 “没错,这样的话,b22也不用减速,也不用下降高度,更不用发射大量信号破坏飞机的隐蔽性。” 

 “啧啧……” 

 张明瑞手拿着图纸,对陈晨都有点崇拜了。 

 这人除了狗一点,是真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啊。 

 这就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高铁,进站不减速也不停,就完成了上下客一样。 

 最重要的是。 

 在b22主机的飞行路线上随意选取一个点,画一个500公里的圆,都是它的覆盖范围。 

 “这样设计,能最大程度节约成本,你知道的我们民营企业向来……” 

 “可憋提你那民营企业了。”张明瑞几乎要免疫这个词了。“a射b导都用上了,还说是民用企业。” 

 卫筱突然摆出一副不是很懂的样子:“a射b导?什么意思?谁是b?” 

 张明瑞有些不相信的看着卫筱:“a射b导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战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