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仿佛听到了上市钟声(第2页)

 珞珈山实验室已经有火箭实体在试车了,这已经不是ppt那么简单了,属于优质的固定资产。

 千手观音项目又有顺风和华卫作为背书。

 就冲卫筱的面子,几个亿总是有的。

 宋杰只需要把千手观音从项目变成实体,让珞珈山实验室成为一家初创公司,就可以拿到融资。

 “我算了一下,如果拿珞珈山实验室当做商业航天公司去融资的话,我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对,你先去融,再来打我的主意。”

 宋杰摇摇头:“那不行,你得告诉我后续这个市场有多大,我好出去画饼。”

 要去融资,必然要给投资人一些预期。

 珞珈山实验室的技术预期肯定是够的。

 但投资人还需要看到市场的预期。

 到底是蓝海还是红海?

 陈晨这才认真了一些,经过思考之后回答道:“如果千手观音拥有可靠的运输能力。”

 “我会考虑做一个自己的卫星组网。”

 “一期可能四五百颗,搞定所有大型无人机的通信导航。”

 “二期再增加一倍左右,为后续量产的地面无人设备提供支持。”

 “三期理想状态干到一万颗。”


 宋杰想到过晨盾的需求会很大,但是没有想过会这么大:“一万颗?”

 “嗯啊。”

 “那是卫星,你弄一万颗上去,至于吗?”

 宋杰也有一些知识的储备,商业卫星几颗就能组一个网。

 几百颗就已经能覆盖全球业务。

 一万多颗,完全能把地球包一层,三百六十度无死角。

 且不说这一万颗上不上的去,就算上去了,划不划得来也是个问题。

 陈晨对此态度鲜明:“至于,卫星组网是战颅系统的基础,既是感官,又是神经中枢,一万颗不多。”

 “我知道你那个战颅系统,问题是目前来看,你就算用ai大模型,用地面传输不是更省一些吗?”

 宋杰知道陈晨对战颅不死心。

 从长远规划上看,他也支持陈晨搞这个大模型。

 但用卫星做基础设施,有些远水不解近渴的意思。

 “我给你算一笔账,假如你利用现有的5g地面基站做通信网,你几乎不用什么成本,也不用时间等待,模型落地,通信网络就是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