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省得嘎嘎一顿跑(第2页)

 王琦:“???” 

 很久没回复,他明显是被整懵逼了。 

 王琦是账房先生,所以对集团的各部运行了如指掌。 

 当初说要上市融资,主要目的有两个。 

 第一,支持风盾汽车扩产能,抢占市场。 

 第二,为刚成立的晨风重工注资。 

 “您把晨风重工忘干净了可还行?” 

 卫筱拍拍脑门:“哦,还有个晨风重工……那我吃点苦,我只要五十,晨风重工分五十。” 

 “不可能,晨风重工啥都没有,从0开始,五十亿都不够进实验室的。” 

 王琦和张明瑞私下里对接过。 

 晨风重工不只有名字重,需要的资产也很重。 

 张明瑞要先攒出一个车辆装备的班子,再成立专班实验室分解研究细分技术,再建立生产线。 

 每一个单项,可能五十亿都打不住。 

 “我感觉四百亿,您给晨风重工一半,都不嫌多。” 

 卫筱肝儿疼:“我凭什么?” 

 “凭晨风重工是国防工业项目啊。” 

 卫筱瘪瘪嘴,并不买账:“谈不上项目,只是个尝试。” 

 那天郑宇村来的时候,卫筱可在场。 

 她全程参与了讨论,并且察言观色,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个项目,根本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科研任务,只是第一个在新装备方面的尝试。 

 它甚至都不是部级单位的尝试,而是郑宇村这个主任的尝试。 

 其实在国防口,这种尝试很常见。 

 某个科研人员灵光一闪,在某个技术领域有突破,就比如发动机。 

 上面拨点钱,看看能不能把这个想法落地。 

 如果发动机落地,上面继续拨钱,看看是不是能把发动机用在飞机上。 

 如果可以,继续拨钱,再尝试能不能搞一架新飞机出来。 

 如此循环往复的重复,才能推出一整个的产品。 

 可如果在某一步卡住,之前投的钱就是打水漂。 

 关键。 

 人家正经的国防口,钱多无所谓,投着玩。 

 卫筱可要考虑效益。 

 “那天郑宇村自己都不是很确定,只说晨风重工是无人车辆装备的一种尝试。” 

 “逻辑有可能会被证伪。” 

 “言下之意,晨风重工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一个逻辑。” 

 王琦才知道,原来小老板心里跟明镜似的。 

 “所以你就不准备给钱了?” 

 卫筱摇头:“你把我当什么人了?” 

 “钱肯定要给,只是要看着给。” 

 “如果有鱼,我才舍得放饵。” 

 “如果水里一条鱼都没有,我嗷嗷打窝不就是傻?” 

 王琦:“那我们怎么知道水里有鱼没鱼?” 

 “那就要看晨风重工拿出的方案了。” 

 卫筱早就想好了。 

 假如张明瑞他们拿出一个可行性极高的方案,并且具有产业化价值。 

 要多少给多少。 

 但是如果他们依然用之前那种尝试的口吻,指定是拿不到多少钱的。 

 “听起来,您对这个项目的情绪不高。” 

 王琦算是看出来了,小老板有偏向。 

 “实话实说,真不高,那么多造坦克的专业厂商,那么多国家队,也没在这个赛道上闯出来,我们凭什么?” 

 卫筱做过了解。 

 军事工业领域早就在做车辆无人化的探索。 

 精兵强将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拿出来的成功是无人轻型坦克。 

 仅此而已。 

 装甲战车的主流,依然是那些有人操控的钢铁堡垒。 

 卫筱觉得郑宇村的探索方向,很有可能是一条死路。 

 无人装甲车辆,既然都无人了,那还装甲个什么劲儿? 

 不如就直接跳过这个阶段,快进到用导弹和火箭炮解决问题。 

 “说实话,我甚至有点不看好,所以我希望晨风重工拿出一个拉胯的计划,浅尝辄止。” 

 “摆烂?” 

 卫筱目光坚定:“输在起点,总比输在终点好,省的嘎嘎一顿跑。” 

 …… 

 两天后,陈晨和张明瑞来到了一期面见小老板。 

 卫筱坐在会议桌的上首位置,身边是沈欣和王琦两大金刚。 

 具体的ppt是由张明瑞来操作演示的。 

 由于在军队的经历,张明瑞没那么多花里胡哨,上来就直锤重拳出击。 

 “晨风防务的团队组件事宜,我已经在张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