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三十年精品录李俊雄Listion

第46章 “跑部钱进”(第2页)

 李庆阳在抓收入上的"鬼点子馊主意"特别多,除了"跑部钱进"外,山区乡镇没有其他收入的情况下,他便专门研究相关政策,千方百计想套用政策搜刮老百姓的钱财。

 于是,他干了一件轰动全省的,也得到了省、市领导充分的肯定,且受到其它市、县、区所有乡镇纷纷效仿的高招。

 那是他上任乡长满一年时的元旦左右,他认真研究了农业税特产税的政策后发现,蘑菇和香菇可以将就套用特产税收税的条件,如果打擦边球的话可以忽悠山区村民的。

 那个时候每个乡镇都种上蘑菇和香菇,而且在山区的乡镇种特别的多,因为种蘑菇和香菇当时作为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一个主打项目,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上蘑菇和香菇。

 于是,李庆阳灵活套用了农业税、特产税政策,香菇按菌筒数量点数,每个菌筒收取0.1元钱,蘑菇按菇棚面积计费,大棚300元,中栅200元,小棚150元。村民戏称蘑菇、香菇特产税为"菇筒税"。

 这个元旦至春节的两个月时间里,全体乡干部全部放下手头工作,全身心下乡收取"菇筒税″,并把以往在这个季节里最艰巨最繁忙的"计划生育宣传月"调整到春节之后进行。

 因为老百姓的抵触情绪比较大,乡里就开始软硬兼施。软的方面,宣传发动,天天派出宣传车到处宣传,乡干部到每家每户去做思想工作,并制定了在头五天内上缴的按20%打折,十天之内上缴的按10%打折等优惠措施。硬的方面,对那些缓交、拒交的农户,由乡综治办牵头派出所、司法办、治安联防队以及工商、税务等那些戴有"高帽"的人员进行劝戒直至抓人。

 期山村一胡氏村民略知税收政策,因为拒交"菇筒税"与乡里的两名驻村干部打起来,其中一名驻村干部连夜跑了将近四个小时的路回到乡政府向包片领导郑新华汇报。因为那个时候村一级很少有电话,期山村山高路远,而且还是贫困乡里面的贫困村,说有电话那是不可能的。而乡政府到期山村的公路只通到山下的黄隆村,黄隆村到期山村是一条全是上坡的布满荆棘的小路,再说了,从黄隆村到乡政府的十公里公路也是砂石路面,晚上没有班车也只能步行。当然了,那时极少数有钱的人和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是有手机的,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