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打火机的奥秘(第2页)
而许金集初来乍到地委办公室,根子浅,没背景,最终被硬生生的盖上了一顶“行政警告处分”的帽子。对年轻人来说,这个不公正的处罚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许金集喘不过气来,然而他又能如何呢?毕竟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无情。
许金集含冤吐沫,但他从不表现出来,因为他清楚,在机关里面认错是最好的态度。他养精蓄锐,卧薪尝胆,勤恳工作,希望能够不断提拔,有朝一日自己足够强大时再报复王亦平父亲。
许金集的老婆在老家县城上班,所以,许金集在单身汉宿舍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一直与王亦平一家对面幢,既便后来官越当越大了。
因为王亦平参加工作后也经常回家,他也会经常在机关大院里串门,找各个时期的伙伴、朋友喝酒聊天。所以,他能听到许金集不少的流言蜚语。其中有一个传闻在东煌市干部圈内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那就是,许金集的侄儿在地区机关大院宿舍楼外面开了家"河西小百货",店里面出售一款打火机,这不是什么高档的打火机,只比普通打火机好看一点,不过,款式和颜色却是羌州市甚至整个河西省唯一的,说白了就是许金集定的限量版,每个打火机售价却是高的离谱的六千元。凡是有求许金集的,买这种打火机送是最佳办法。想在东煌市提拔的,买这种打火机送给许金集是最有效的,传言是明码标价,即,普通干部想提副科的,送三个,同级别想换重要部门的送五个,副科想提正科的,送十个。许金集收到打火机后又暗地里以一个五千五百元的价格回卖给"河西小百货"。这几十百来个打火机就这样在许金集与"河西小百货"之间循环往复,不断产生价值。要知道此时乡镇党委书记一个月工资才不到五百元,而这个打火机虽然看上去高大上,但成本顶多二十块钱。
这个传言自然的在地区机关里的干部间也有不少传闻,甚至有些人还证实过,其中就包括经常和王亦平喝酒的一个哥们。
刚开始王亦平依然不信,因为他也试过,为了提正科,他花了六万血本买了十个这种打火机,但当他送给许金集时,人家不肯收,"这是组织上的事,你找我没用,再说了,你送我这么多个打火机干嘛,你看我桌子上面一桌子都是各种各样的打火机,我送两个给你。″说完,硬拿两个打火机送给王亦平,当然不是那种打火机了。为此,王亦平把那十个打火机退还给"河西小百货","河西小百货"刚开始不肯回收,经过王亦平的软磨硬泡,说了不少的乞丐话后,"河西小百货"才勉强同意以每个四千元的价格回购,王亦平白白损失了两万元。回过头来想一想,王亦平的父亲是许金集的仇人,所以,许金集提拔王亦平是不可能的,因此,许金集绝对是拒收王亦平的这十个打火机的,但这白白损失的两万元是有很深的奥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