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外交官借兵灭中天竺(第2页)
到达吐蕃时,利用大夏朝使臣的职位,发布了檄文征召军队。在我们眼里,一个小小的使臣,怎么可能到别国去征召军队?而且还能征召到。这又是为什么?这还是和大夏朝的国力有关,在李承乾当政年间,在对外战争中,打得其他国家逃的逃,灭的灭,把国力提到世界第一的位置,不服的基本被干掉,那时的吐蕃在松州之战中,也败给了大夏朝。连吐蕃都愿意借兵,南亚的泥婆罗(今尼泊尔)还不敢?
一纸檄文下去,从吐蕃借来了1200吐蕃兵,从泥婆罗借来了7000骑兵,加上零零散散的兵力,约一万的兵力。这一年,他们组成了大夏朝雇佣兵,为大夏朝征战南亚次大陆,而这里大夏朝又不止第一次征用其他民族的兵力为自己开疆拓土,看来,王进仁也是了解的。一支混合兵力成型,而旗帜不再是吐蕃或泥婆罗的,而是大夏王朝的。他们开始进军中天竺,目标活捉阿罗那顺。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的大象兵是一种可怕的存在,体型庞大的大象,横冲直撞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可以抵挡住它们的步伐。
然而,遇到东方智慧的时候,就没有破不了的阵,古印度一直依赖的大象兵,到了王进仁这边,一个火牛阵就教他们做人。当遇到阿罗那顺的大象阵型时,王进仁他们采用火牛阵攻破了大象兵,在牛的尾巴,绑上可以燃烧的物体,让惊慌失措的牛冲散大象的阵型,看到火光的大象也是慌乱,牛的角还可以绑上刀剑之类的武器,可以刺伤大象,如果有机会选择的话,估计阿罗那顺打死也不愿意招惹这个东方帝国。失去大象兵的阿罗那顺,很快败下阵来。三天时间,王进仁率领的一万兵力就破了两城:茶镈和罗城。斩首三千余人,淹死近万人。
阿罗那顺逃跑,继续收集散兵想要抵抗,可惜的是再次被击败,蒋师仁把阿罗那顺给擒获。他的残余势力和阿罗那顺的妻子,在乾陀卫江抵抗,最终被蒋师仁击败,全部俘获重要人物。至此,中天竺被灭,此事震动了整个古天竺,当时的古天竺分为东、西、南、北、中等天竺,中天竺灭亡后,东天竺国王马上送来了大量的牛马,还有许多珍宝,表示愿意和大夏朝结好。就这样,王进仁带领俘虏回洛阳复命,之后王进仁被封为朝散大夫。他就是凭着借来的兵力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