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战旗在飘扬,子孙威四方!(第3页)
“三十年来,咱兢兢业业治理大明,你们这些虫豸,却妄图吸食百姓的血。咱岂能容你们作恶,拉下去!”
“即刻处死,剥皮充草,铸成京观,警示后人!”
十几名甲士猛地扑了上来,不顾几人的哀嚎,直接强硬的拽了出去。
蒋瓛抿了抿嘴,提醒道:“陛下,您这样做,恐怕会对苏州的形势火上浇油……儒生和士绅,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对付。”
朱元璋一脸不屑,傲然说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此乃大明的两大祸源,必须刮骨疗毒,彻底根除!”
“再说,一群儒生,真的很强吗?”
“想当年,咱率领十万精兵攻打蒙古,大败而归。第二年,咱征集五倍的兵力,即使强大如疆域万里的大元,一样在大明的铁骑下崩溃瓦解。”
“如今派往苏州的锦衣卫约有五百,既然五百锦衣卫控制不住局面,那就派五千,五万,十万精兵,将士绅们杀干杀净!”
蒋瓛大惊,自朱元璋退位以来,如同卸下了万千重担,每天笑呵呵的,看戏听曲,就像个颐养天年的老人,不过问政事。
可是如今的模样,又让蒋瓛感受到了那煞气滔天的气势。
“锦衣卫以调查监禁为职责,若是如凶器般滥杀无辜,只怕与原本的安抚怀柔之策相悖。”
“凶器?头悬利剑,只会让他们更清醒点。”
在朱元璋接手诸事后,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了,原本喧闹的京城瞬间平静下来。
姚广孝奉命逮捕了一批官员,约有五六十人,他将名单上报给朱元璋后,还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将这些人全部流放,家财充公。
这样的刑罚,在姚广孝看来,已经是很严重了。
但是朱元璋的态度更加坚决,全部夷三族,不留活口。
紧接着,朱元璋又召见了徐辉祖等一众勋贵,让他们加派人手,值守京城,防止有歹人作乱。
还有那些蠢蠢欲动的藩王,这样的新政,对藩地也有一定的影响,毕竟藩王们向来与当地的世家大族关系密切,让他们对士绅们下手,恐怕会于心不忍。
朱元璋亲自写信,将他们狠狠斥责一遍。
谁若是敢不遵从朝廷号令,一律除藩!
朱元璋的话,在这些藩王儿子的心中,比圣旨要管用的多。
很快,藩王们不得不抛下所谓的义气,控制住各自藩地的士绅,切断他们与朝廷的联络,让他们孤掌难鸣。
朱元璋就像是个无情的政治机器,他的生活非常简朴,没有任何特殊嗜好,当他开始下令时,是能够让所有人都乖乖听话的!
反对他的人直接杀!
政治理念不合的变着法子杀!
叽叽歪歪的清流用手段杀!
哪怕是佛祖,朱元璋也敢与之一较高低。朱元璋刚登基称帝时,曾见一处寺庙香火鼎盛,便找来方丈询问,这些百姓为何要向佛祖跪拜。
方丈回答:因为佛祖身份高贵,能够满足百姓之愿望。
于是朱元璋又问:咱身份与佛祖相比,谁更高贵?
方丈当即吓的大汗淋漓,幸亏急中生智,回了一句:“佛祖乃是未来佛,陛下是现在佛,当然是陛下的身份更加高贵。”
听到这个回答,朱元璋才欣慰的点点头,放了方丈一命。
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告诉天下百姓一个道理。
哪怕是神到了我面前,也没有任何优越感。
朱元璋将事情安排妥当后,又在太监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太监低着头,低声说着来自苏州的情况。
朱元璋微眯着眼睛,不知不觉,缓缓睡了过去。
见状,太监便想要离开,可是他听到朱元璋轻轻发出呢喃声,凑近后,发觉是唱的洪武正韵。
“京观、京观,震四方~~”
“四方、四方,清夷羌~~”
“京观京观~”
“汉族祖先在俯视笑望~~”
“战旗在飘扬,子孙威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