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士绅不过是朝廷养的猪猡!(第3页)

 

他看向孙老爷子的眼中,充满了善意。

 

孙老爷子趁机提出了想法:“少爷,其实这新政有诸多弊病,您可以联络其他勋贵,一同上书朝廷,让朝廷重新考虑新政的实施。”

 

“能有多大胜算?”

 

“若是单打独斗,仅有三成;若是能获得靖江王的相助,胜算则有九成。少爷啊,您现在就是士绅们和勋贵们的指路明灯啊!”

 

杨溥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默默退至人群身后。

 

他能说的已经全部说完了,至于靖江王听不听劝,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等日后出了大问题,最好别牵连到他。

 

一个月才几百两银子,玩什么命啊!

 

更何况他杨溥来苏州的目的,主要是求学的,增长见识的,他可不想成为朝廷眼中的叛逆分子。

 

此刻,朱潘脸上的笑意更浓,大手一挥道:“行,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等我爹回来,我就和他商量商量,你放心,我爹肯定同意!”

 

“我靖江王府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孬种!”

 

朱潘拍着胸口,大声应和了下来。

 

孙老爷子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少爷英明!要不先见见方孝孺,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就最好了!”

 

“没问题,明天便去,我爹乃是亲王,方孝孺不过是个三品巡抚,他肯定要给我爹面子!”

 

“城南还有一家米铺,整日低价卖米……搞得我等士绅的店铺活不下去,少爷能不能帮忙处理一下?”

 

“好,今日便去砸了那间米铺!”

 

朱潘摆摆手,一间米铺罢了,砸了也就砸了,顺手为之的事情,朱潘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自打他出生以来,他想要的东西,从来没有逃出过手心。尤其是在这苏州的地界上,论身份、论地位,他爹靖江王排第一,他朱潘就要排第二。

 

商议好了事情,孙老爷子起身告辞了。

 

杨溥看了一眼桀骜不驯的朱潘,抿了抿嘴,最终还是提醒道:“少爷,那米铺的背后,恐怕有官府站台,莫要冲动。”

 

朱潘瞥了他一眼,讥讽道:“先生啊,前些日子,我爹就想去找方孝孺理论,你拼命拦着,说什么得罪不起。结果呢?这几个月下来,我朱家的田庄损失多少?商铺又损失多少?”

 

“现在不过是一间米铺,我还得忍耐……忍来忍去,我都快忍成缩头乌龟了!也成了其他勋贵的笑柄了!”

 

“你不姓朱,你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的?照你这么说,我朱家就得束手待毙,等着朝廷将我们砍了是吧?”

 

“我爷爷朱文正打江山的时候,他方孝孺在什么地方?我现在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我该享受的。凭什么?就凭我姓朱!”

 

朱潘心中的怨气,一股脑的撒了出来。

 

杨溥并不言语,缓缓倒了一杯水,放在了朱潘面前,开口道:“少爷,做事勿要急躁,您先喝杯茶吧。”

 

“此茶尚温,待我去拆了那间米铺,再来听先生教诲!”

 

朱潘不再理睬杨溥,而是转身走了出去。

 

等到朱潘走远后,杨溥深深叹了一口气,他这才明白过来,教笨蛋如何做事,就如同对牛弹琴。

 

尤其是这些勋贵,自以为立下了大功,返回家乡后,势力变得非常庞大,拥有各种特权,肆意妄为,官府也没资格制裁他们。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是谁给他们的特权?

 

是当今的皇帝!

 

比他们功劳更大的刘伯温、胡惟庸、李善长等人,可有一个善终的?为什么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怎么就看不明白呢?

 

俗话说得好,死道友不死贫道。

 

杨溥直接离开靖江王府,转而去了府衙。这些天来,他也听了方孝孺宣扬的那些理论,心中自然大受震撼。

 

既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若是能为方孝孺出谋划策,或许自己今后的地位,更加的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