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穷途末路!(第3页)

 

次日,苏州城的大街小巷都张贴出了皇榜。

 

上面赫然写着:取消身丁税。

 

百姓们围在皇榜前,看着上面的字,起初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有识字的人将内容大声念出,人群中才爆发出一阵欢呼。

 

“真的吗?身丁税真的取消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颤抖着声音问道。

 

“爹,是真的!您看,皇榜上都写着呢!”旁边一个年轻的男子兴奋地说道。

 

“老天爷啊,终于不用再为这税发愁了!”老者激动得老泪纵横,感慨道:“陛下圣明啊,圣明啊!”

 

一时间,苏州城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

 

百姓们奔走相告,有的在家中摆上供品,感谢皇帝的恩情;有的自发组织起来,在街头巷尾庆祝。

 

与此同时,方孝孺向朱权禀报道:“陛下,近日臣发现一青年才俊,其学识渊博,见解独到,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哦?”

 

朱权有些兴趣,吩咐道:“既然如此,朕倒想考考他……这样吧,朕当做你的侍卫,站在你身旁,如何?”

 

方孝孺大惊,还没拒绝,朱权便道:“就这样说定了,不准拒绝!”

 

不多时,杨溥便到了府衙,见到方孝孺后,急忙拱手行礼。

 

方孝孺笑道:“杨溥啊,本官知道你才学非凡,不过你尚且年幼,不知道该任命你为什么官职……今日咱们只谈学问,如何?”

 

杨溥精神一震,明白这是要考教自己,自然不敢大意。

 

“当今庙堂已无宰相之制,但是朝中政务纷杂,陛下难免会处理不过来,你可有什么好办法?”

 

杨溥一愣,讨论学问都这么高端吗?

 

他只是略一思索,便道:“当年因为太上皇废除宰相,六部尚书直接听命皇帝,导致圣躬日勤万机,每日批阅奏章两百余份。然……今后的皇帝必有怠政者,就会导致政务壅塞。”

 

“我认为,庙堂必然会改制,比如说,提拔几人的地位,位居六部之上,辅佐陛下处理政务,但是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

 

杨溥说话很有条理,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心中想法说了出来。

 

并且,他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则要大胆的起用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有活力,有冲劲,二来要起用有地方任职经验的官员,这些官员了解地方民情,做出的决策也不至于很离谱。

 

杨溥侃侃而谈,随即又谦虚道:“这是我的一点浅见,我也不知道陛下是如何想的。反正,陛下看的比我更清楚。”

 

朱权点点头,这杨溥年纪轻轻的,却说的如此有道理。

 

确实是个人才。

 

大明内阁制其实已经相当完善了,但是存在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内阁成员基本出身翰林院,夸夸其谈还行,可要是踏踏实实做实事,就有些不知所措了。

 

所以杨溥提出的两个建议,还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

 

这时朱权忽然开口道:“若是几人同时处理国事,难道就不会发生党争吗?你这番言论,是不是故意分裂大明?!”

 

杨溥抬起头,惊奇的看着朱权。

 

方孝孺解释道:“这是我的贴身侍卫,很有见识,不妨相互讨教学问。”

 

杨溥点点头,认真的说道:“每朝每代,都会出现党争,唯有党争,陛下才能掌控整个庙堂。不过党争的烈度如何,就看陛下的能力了。”

 

朱权摇晃着脑袋,不屑的说道:“还以为你有什么高论呢,不过如此。”

 

杨溥皱眉,忍不住询问道:“兄台可有什么高论?”

 

朱权傲然说道:“庙堂若是改制,必然将宰相之责划成两权,一个负责拟定,皇帝负责下令,另一个负责执行……应该这样做……”

 

朱权不以为意的说了起来,杨溥越听越是吃惊,最后呆若木鸡,惶恐不安的看着朱权。

 

一个小小的侍卫,竟然有如此见识?!

 

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