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两头卖武器!
(上一章加了3000字!)
所谓贸易。首发免费看书搜:求书帮 qsbxs.com
无非就是低买高卖。
在汉朝时期,大汉通过丝绸之路将精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运往欧洲,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极为稀缺,需求旺盛,能够以高价出售。
同时,从欧洲带回香料、珠宝、羊毛制品等商品,通过差价获取丰厚利润。
不过,虽然丝绸之路让两个地区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但是对百姓并没有太大影响,对于欧洲那些香料、珠宝,百姓们就算努力一百年,恐怕也买不起。
所以,朱权要进行的是高层次的贸易。
以大明强大的舰队为先锋,积极探索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买入原材料,在大明进行加工,然后再高价卖给其他国家。
如此一来,大明不仅能获得巨大的利润,还能大兴制造业,士绅们不再只盯着百姓那一亩三分地,而是把目光投向利润更高的制造业。
而百姓也不用只种地了,还可以加工制造,跟着这一波大航海受益,整个大明实现共同富裕。
种地,也就变成了百姓们的基础保障。
至于海外这些国家,完全变成了原材料产出地,任由大明获取资源。倘若有哪个国家不开眼,胆敢挑战大明的权威,恐怕刚跳出来,就会被大明揍的连妈都不认识。
强大无敌的大明,是有资格说出这番话的。
这就是一整套经济理论。
离开占城后,郑和与李景隆所率领的船队便一头扎进大海,一路向南,或许有了航行的经验,将士们愈发熟练的面对风浪。
李景隆的转变最为巨大,与这些将士相处久了,他似乎不再是那个养尊处优、只知发号施令的贵胄,尝试与将士一同面对风浪。
他忽然觉得,自己与这些人并无差异。
无非自己的房子大了点,地位高了点,钱财多了点。
在这种变化中,将士们看他的眼神不再仅仅是敬畏,更多了一份信任与亲近。
郑和乐得其见,又教了李景隆一些航海的知识。
经过漫长的大半个月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爪哇。
当船只缓缓靠近那片陌生的土地,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以为又能迎来一段安稳的时光。
然而,现实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李景隆率领的先锋队伍刚上岸,还没等修整好,就见远处一阵动静,随即一群人叫喊着,从树林中冲了出来。
这群人的穿着十分简单,多是以树叶、兽骨作为装饰。手中拿着的武器也很简陋,无非是用石头磨成的武器,或者是绑在一起的木棍。
不过他们眼神凶狠,发出尖锐的呼喊,向着明军扑来。
李景隆先是一愣,随即大喜。
这哪是敌人,分明是战功啊!
李景隆毫不迟疑,大喝一声列阵。
原本,明军刚上岸,队伍阵型乱糟糟的,毫无纪律。但是在李景隆的命令下,只用了短短五六个呼吸,军队就己经列阵完毕。
面对冲上来的乌合之众,明军没有任何慌张,列好阵后,迅速组成三股军队,首接向敌人冲锋。
对冲!
此时的明军人数虽然劣势,但是他们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精锐之师,冲进敌人阵中,迅速分割瓦解攻陷。
兵刃无情地落下,刀光剑影闪烁间,鲜血飞溅。
这群乌合之众,根本无法抵挡明军的猛烈攻势,一个个惨叫着倒下。
仅仅片刻,这场战斗就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对方的阵型瞬间瓦解,如同散沙一般西处飞溅。
随即,他们开始毫无目的的逃窜。
李景隆毫不客气的抓住几人,将他们绑到树上。
等到大部队全都下船后,郑和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走到几人面前,眯着眼睛,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袭击明军。
几人叽里呱啦又说了一大堆话。
郑和看向翻译,翻译急忙解释道:“他们把明军当成东王的人了,所以才袭击的。”
“东王?什么东王?”李景隆和郑和一脸懵逼。
翻译开始询问几人情况,说了好一会儿,才把爪哇国的情况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