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抵达印度!(第3页)
玩政治的,心真脏!
离开爪哇后,考虑到此次在爪哇收获颇丰,船上堆积如山的货物急需处理,郑和经过考虑,决定先派遣两艘船将货物运回大明。
让郑和惊讶的是,之前受不了海上枯燥乏味生活的士绅,如今却纷纷表示,要继续和船队航行。
于是,郑和派了百余名将士护送,等回到大明后,向朝廷如实禀报此次航海的经历。
而余下的船继续踏上充满挑战的航程,船队先经过了暹罗(今泰国)。
郑和率领着船员们登岸,与暹罗的国王友好交流,互赠礼品,又用瓷器购买了大量的香料和织物,随后再次上路。
离开暹罗后,船队经过漫长的航行,终于抵达了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
自唐僧取经之后,这是朝廷第一次派人来到这里。此时的古里颇为繁华,因为这个城市是印度洋沿岸的重要贸易中心,阿拉伯人经常在这里进行贸易。
此时的郑和,己经走出了东南亚的范围。
而古里,却是整个世界最重要的贸易港口。
当郑和的船队驶入港口时,古里的百姓们纷纷涌到岸边,欢呼雀跃,他们早己听闻大明的威名,对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客人充满了好奇。
帆帆点点的几十艘巨型宝船把大海覆盖得密密麻麻,万余名明军士卒下了船,有条不紊的在海岸边的高地上安营扎寨,另一半则留守在庞然巨舰之上。
这么恐怖的军事实力,当即吓坏了古里国王,他穿着华丽的服饰,带着一众官员和侍卫,亲自来到港口迎接郑和。
如今的天竺己经没有了,德里苏丹国的吐格鲁克王朝根本没有能力统治,战乱接连不断,整个印度分裂成无数小国。
郑和回过神后,与古里国王共行礼节。
古中国在面对外邦时,向来以怀柔为主。
郑和在离开大明时,朱元璋也曾给他写过一封信,要求他祗顺天道,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可是按照朱权的安排,也就是海外好东西太多了,能赚多少赚多少,不可心慈手软。
郑和略一犹豫,内心便有了决断,笑着说道:“此次我等前来,是想和您的国家进行贸易。”
说着话,随后命人将带来的大量丝绸、瓷器等精美礼品呈献给古里国王。这些礼品色彩鲜艳、工艺精湛,顿时让国王爱不释手。
接下来的几日,双方举行了盛大的贸易活动,凡是谈妥一宗贸易便击掌定价。
闻讯而来的波斯、埃及以及更西地方的欧洲商人,搭建起了帐篷,排队想要和大明做生意。
产自大明独有的瓷器、丝绸,被他们当做最珍贵的宝物。
与此同时,郑和的船队收获了大量的粮食、香料、糖油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