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炒黄金(第3页)

 

“对”

 

陈光良的实力,让很多人都感到很惊叹——航运、贸易、金融、地产、工业、电影等产业,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是华资巨无霸。

 

哈同的养子之二——大卫·乔治·哈同和罗弼·维多·哈同,兄弟俩来到香港后,也很快发现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奥妙。

 

大卫·乔治·哈同对弟弟说道:“维多,我觉得我们应该转移部分资产来香港,但金钱如果不投资,就会贬值。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来香港炒黄金。”

 

罗弼·维多·哈同疑问道:“炒黄金?我觉得投资地产更稳当。”

 

“nonono,你想想要是国民政府失败了,那香港会稳定吗?”

 

“应该不会稳定”

 

“所以说,地产是搬不走的,但黄金却可以搬走。所以很多华人都会需要更多的黄金,届时黄金将涨得更高。所以我已经在开始在香港囤积黄金,以后我们再售出,兑换成美元和英镑,届时说不定我们还能回欧洲做个贵族当当。”

 

罗弼·维多·哈同眼前一亮,当即说道:“好,我们就在香港炒黄金。”

 

此时的哈同案,历经16年时间,终于在去年达成和解。

 

具体分配方案是:

 

将遗产中尚存的金银珠宝估价后,88%分给大卫·乔治·哈同和罗弼·维多·哈同,12%分给罗氏兄弟;

 

大卫·乔治·哈同分得土地260多市亩,占总数的58.3%,房屋15万多平方米,占总数的48.2%(包括除罗弼·维多·哈同以外的其他外籍养子女分配数在内);

 

罗弼·维多·哈同分得土地60余市亩,占总数的13.3%,房屋5万多平方米,占总数的13.7%;

 

罗友兰等分得土地70余市亩,占总数的17%,房屋6万平方米,占总数的19%;

 

姬觉弥等其他人分得余下的土地50余市亩,房屋4.7万平方米。

 

土地和物业中,很多都还有抵押,因为当年根据英国遗产税法的规定,哈同留下的巨额财产需缴纳1700万元的遗产税。罗迦陵一下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无奈之下只好将地处市中心的16处房地产作抵押,贷款1800万元缴纳税金。这笔贷款年息6.5厘,约定期限为10年,但直到罗迦陵去世也没有还清。

 

当然,哈同后人分成两派:外籍、华夏籍。

 

外籍后人中,大卫·乔治·哈同和罗弼·维多·哈同分到最多的财富,现在他们决定在香港炒黄金。

 

华夏籍后人们,则没有打算移民。

 

命运就是如此巧妙的安排,等待哈同的后人,自然是.

 

中旬。

 

位于花园道1号的‘平安银行’新总部大厦,举行了隆重的动工典礼,陈光良邀请了不少香港的名流前来观礼,而最重要的人物便是此时的港督葛量洪。

 

现场,纷纷向陈光良表示祝贺,也在心中感叹——香港最大华资银行的实力强劲。

 

这个新平安银行大厦,连同地皮在内,预计总投资是800万港币,相当于200万美金,实属相当的奢侈。

 

新大厦高度为15层,超过东亚银行的14层、汇丰银行的13层,成为香港最高的商业大厦。

 

而葛量洪在发表演讲中,以陈光良投资‘平安银行新大厦’一事为例,强调了香港在英国,统治下的前景非常优越等等,顺势将陈光良立为向英国靠近的商业人物,以此吸引华人的态度。

 

对此,陈光良并不会表示什么,毕竟他现在不参与华夏两方势力的阵营,那么倒向西方也很正常。

 

将来只要陈光良家族足够强大,那么自然可以受到最好的待遇。就好比前世的董浩云家族,五十年代帮着台岛和美国运输军用物资,其长子不一样位极人臣。

 

这年头,只有‘利益’是真的!

 

随后的酒会,陈光良也和大家一一打招呼,可谓风光无限。

 

他强大,但是别人对他毫无办法。

 

历史上的强大人物,最后轰然倒塌时,一般都是自身内部发生问题。而陈氏家族的内部,未来七八十年,都将在陈光良的掌控中,自然不会有问题。

 

至于更长时间,家族毕竟已经那么长了,已经不是他操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