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天下第一高手:辽帝萧峰!三(第3页)
酒楼里飘出烤肉的香气,食客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辽国百姓拿着新买到的丝绸、瓷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宋商人看着鼓鼓的钱袋,心中盘算着下次该带些什么货物。
初春的风掠过辽国广袤的草原,将互市的喜讯吹进每一顶毡帐。
当第一支满载大宋丝绸瓷器的驼队抵达上京时,街道两侧挤满了踮脚张望的百姓。
老牧民巴特尔颤巍巍地摸向摊位上晶莹剔透的白瓷碗,粗糙的手掌抚过碗身细腻的纹路,浑浊的眼眶突然泛起泪花:
\"这辈子竟能用上这般物件,萧峰陛下当真是草原上的长生天!\"
暮色降临时,新建的工坊区灯火通明。
机杼声、锤打声与欢笑声交织成曲,年轻的织娘阿依古丽指尖翻飞,将江南云锦的技法融入契丹纹样。
她望着怀中崭新的丝绸襁褓,轻声对熟睡的幼子呢喃:
\"等你长大,定要告诉所有人,是萧峰陛下让咱们住上砖瓦房,穿上绫罗衣。\"
不远处的铁匠铺里,炉火映红了壮汉们的脸庞,他们挥汗如雨打造着远销西域的马具,嘴里高唱着新编的赞歌:
\"萧峰陛下掌乾坤,金戈换作银钱声!\"
每逢集市日,边境小镇熙熙攘攘。
头戴皮帽的牧民们用皮毛、奶酪换来精美的铜镜与茶叶,发髻间插着绢花的妇人举着新购的胭脂互相打趣。
茶馆老板哈斯将青瓷茶盏重重搁在桌上,扯开嗓子吆喝:
\"萧峰陛下的互市好啊!老汉我这马奶酒都卖出三倍价钱!\"
话音未落,满堂茶客纷纷举杯,欢呼声震得房梁上的积尘簌簌掉落。
草原深处的牧场上,牛羊如繁星点缀绿毯。
牧人达西骑在骏马上清点畜群,腰间新换的牛皮箭囊绣着苍狼图腾。
他勒住缰绳,望着远处商队扬起的烟尘感慨:
\"往年这时,咱们还在为过冬的口粮发愁,如今...连西域的香料都能摆上咱家灶台!\"
说罢,达西摘下腰间酒囊猛灌一口,对着上京方向遥遥拱手,浑浊的目光中满是敬畏。
夜幕降临,辽国的城镇乡村亮起万家灯火。
百姓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炕上,捧着白米饭就着新鲜蔬菜,谈论最多的永远是那位力挽狂澜的帝王。
孩童们在街巷追逐嬉戏,嘴里唱着新编的童谣:
\"萧陛下,真英雄,开互市,福无穷!\"
这些质朴的声音汇聚成河,随着春风传遍辽国的每一寸土地,将萧峰的名号刻进了万千百姓的心底。
……
……
大宋开封郊外。
深宅后院的密室里,檀木烛台跳动着昏黄烛火,将萧峰的身影在石壁上拉得忽长忽短。
他褪去外袍,只着一袭月白中衣,腰间的降龙玉佩随着呼吸轻轻晃动。
案几上摊开的《葵花宝典》古籍边缘已经卷起毛边,纸页间夹着密密麻麻的朱砂批注,墨迹未干处还沾着些许茶渍。
萧峰双掌按在冰凉的青玉案上,额角青筋随着呼吸微微跳动。
丹田处两股内力激烈冲撞,易筋经的浑厚佛力如暖阳,却始终无法完全压制葵花宝典中那股阴鸷的燥热之气。
他猛地挥掌击向一旁的玄铁桩,掌风掠过带起一阵锐响,玄铁桩却只留下浅浅白痕——这远未达到他预期的威力。
\"还是不行...\"
萧峰低喝一声,掌心再度腾起金色气芒,试图将易筋经的运转法门融入葵花宝典的经脉路线。
密室中骤然卷起漩涡状气流,烛火被吹得明灭不定,萧峰周身衣袂猎猎作响,额头豆大的汗珠顺着棱角分明的下颌滑落,打湿了胸前的衣襟。
他闭眼凝神,强忍着体内翻涌的真气,指尖在宝典残页上反复摩挲。
忽然,萧峰猛地撕开一页批注,抓起狼毫笔疾书:
\"欲速则不达,当从奇经八脉入手...\"
字迹力透纸背,墨迹在烛火下泛着暗红,如同他此刻燃烧的斗志。
远处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天。
萧峰却恍若未闻,将改良后的运功路线在经脉中反复推演。
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真气的剧烈反噬,可他眼中的光芒却愈发坚定——
纵然前路荆棘遍布,萧峰也要在这至阴至邪的武学中,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