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带着康敏去大理 七(第3页)

 

车轮滚动的声音,渐渐与他的心跳重合在一起,仿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

 

他紧紧地握紧缰绳,仿佛那是他与未来美好生活之间的纽带。

 

他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等进了大理,等师尊成功助母亲登上后位,他们就真正成为一家人了。

 

那时,他便能光明正大地叫一声“父亲”,在他的认知里,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圆满、更幸福的事了。

 

在萧峰带着康敏和段乔踏上前往大理的路途之际,

 

他已然精心部署,命令丐帮弟子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消息传播行动,

 

要将“段乔是大理镇南王段正淳私生子”这一重磅消息,

 

毫无保留地扩散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暮春时节,轻柔的风宛如灵动的精灵,裹挟着如雪的柳絮,悠悠然掠过繁华热闹的汴梁城。

 

醉仙楼的酒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

 

在酒楼的角落里,两名丐帮弟子刻意压低了斗笠,神色看似轻松地碰杯,

 

然而那压低的声音里却透着几分神秘。

 

浑浊的酒液随着他们的动作晃出杯沿,

 

其中一人低声开口:“兄弟可听说了?大理镇南王在外竟有私生子!”

 

他的话音还未落,邻桌的说书人手中的惊堂木“啪”地一声重重拍下,

 

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列位看官,今日且听那段氏遗珠段乔的传奇身世——”

 

这消息,恰似那燎原的星火,顺着漕运的商船,沿着驿道的快马,

 

以中原腹地为中心,向着四方如潮水般迅速蔓延开来。

 

丐帮八袋长老赵阔,此时正站在襄阳城那高大厚重的城墙上。

 

他面色冷峻,眼神中透着一丝轻蔑,将手中的竹杖重重顿在地上,

 

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望着下方如潮水般蜂拥而来的江湖客,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随后,二十名丐帮帮众按照事先的安排,不着痕迹地分散混入人群之中。

 

只见有人装作普通的商旅,在客栈里从容歇脚,

 

趁着与旁人闲聊的间隙,往茶碗里添上一句“段乔公子不日将归大理继位”,

 

那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

 

还有人扮成四处游方的道士,在城隍庙前摇头晃脑地算卦,

 

口中念念有词:“大理龙脉将转,天命所归者姓段名乔”。

 

这消息,就如同水中泛起的涟漪,一圈圈不断向外扩散。

 

仅仅三日,便传至蜀中唐门,引得唐门众人一阵议论纷纷;

 

五日后,更是惊动了西夏皇宫,让西夏朝堂上下也为之侧目。

 

在扬州那风景如画的瘦西湖上,一艘精致的画舫悠然飘荡。

 

龟婆正捏着帕子,与身旁的人调笑逗趣:“姐姐可知?康敏娘子带着小郎君要回大理当太后啦!”

 

就在这时,琵琶弦突然“嘣”的一声崩断,

 

那突兀的声响打破了原本的和谐。

 

乐女惊愕地望着对岸疾行而过的丐帮弟子,

 

指尖因为用力过度,渗出的血珠缓缓滴落在曲谱上,洇出一朵朵诡异的红梅。

 

而在同一时刻,岭南的十万大山里,瑶族寨主举着火把,神色严肃地召集族人。

 

山风呼啸,卷着松涛的轰鸣声,

 

他大声说道:“中原传来消息,大理要变天!”

 

在这山风的助力下,段乔的名字被送往了更为遥远的边陲之地。

 

丐帮弟子们为了传播消息,可谓是各出奇招。

 

他们有的扮作樵夫,背着沉重的柴薪,在蜿蜒的山径上与旅人热情攀谈,

 

看似不经意间,就将段乔的身世娓娓道来;

 

有的则化身货郎,手中摇着拨浪鼓,那清脆的鼓声在街巷中回荡。

 

他们把段乔的身世,混着胭脂水粉一同兜售给过往的行人。

 

短短七日,长安城那热闹非凡的朱雀大街茶肆里,

 

书生们争相传阅手抄的“段氏秘辛”,或皱眉思索,或低声议论;

 

敦煌的驼队歇脚时,异域商人用那生硬的汉话,夹杂着奇怪的口音,热烈地议论着“大理新君”。

 

一时间,段乔之名,几乎传遍了天下的每一个角落,

 

成为了江湖中人人热议的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