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洛阳高僧大德,爱情灵酒 一

几日之后,洛阳城东,那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厚重文化的古刹白马寺,迎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挂单”僧人。

 此僧自称“慧觉”,言明来自天竺烂陀寺,一路云游四方,只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他身披一袭月白袈裟,洁净如雪,不染纤尘,宛如一朵盛开在尘世中的白莲。

 手中那串紫檀佛珠,光华内敛,隐隐有梵文流转其间,似是凝聚着岁月的智慧与佛法的慈悲。

 再看他面容清癯,宝相庄严,两道长眉垂至脸颊,更添几分超凡脱俗之感。

 一双眼睛深邃如古潭,开合之间,仿佛蕴含着洞悉世间万物的智慧,又似满溢着悲悯众生的无尽慈悲。

 他的步履沉稳而轻盈,行走之际,竟仿若足不沾尘,周身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宁静祥和之气,令人见之便心生敬意,仿佛面对的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

 白马寺方丈亲自出面接待,与这位“慧觉大师”一番禅机论道下来,竟被其深厚的佛法修为所深深折服,心中惊叹不已,视其为天人下凡。

 当下,方丈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为“慧觉大师”安排了寺内最为清幽雅静的禅房——“菩提院”,并诚恳地允许他在寺中开坛讲法,期望能让寺中众僧和洛阳信众皆受佛法的熏陶与洗礼。

 这位看似超凡脱俗的“慧觉大师”,实则正是易容改扮、且精研佛法多年的慕容博。

 凭借着无上易容术与深厚的内力修为,他成功地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得道高僧,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毫无破绽。

 “慧觉大师”初来乍到之时,并未在洛阳城中引起太大的波澜。

 然而,就在他挂单后的第三天清晨,一则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涟漪,迅速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坊间巷陌荡漾开来。

 原来,在白马寺后院的“莲华池”边,有一株已然枯槁多年的古菩提树。

 就在前一晚,慧觉大师于这棵树下静坐冥想。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次日清晨,早起的僧人竟亲眼目睹这株枯树枯枝抽芽,点点嫩绿如同繁星般点缀在干枯的枝头,仿佛是生命的奇迹在这一刻绽放,僧人见状,不禁惊呼此乃佛迹显现。

 紧接着,更为惊奇的事情接踵而至。

 在洛阳城西,有一位经营豆腐坊的张姓妇人,已年过四旬,却一直膝下无子。

 多年来,她四处求医问药,尝试了各种方法,却始终未能如愿,心中早已心灰意冷。

 偶然听闻白马寺来了一位法力高强的高僧,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丈夫的搀扶下,她满脸泪痕地来到白马寺,向慧觉大师哭诉自己多年求子不得的痛苦,恳请大师慈悲相助。

 慧觉大师面容平静,并未多言,只是慈悲地赐给她一碗清泉,并嘱咐她于佛前诚心祷告后饮下。

 妇人遵照大师的指示,虔诚地照做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仅仅一月之后(此消息虽为后话,却已先在坊间传开),这位被多位名医断定难以受孕的妇人,竟被诊出怀有身孕。

 张家夫妇得知此消息后,喜极而泣,激动万分,当即敲锣打鼓,抬着重礼前往白马寺还愿。

 他们声泪俱下地向众人宣扬慧觉大师的“送子”神通,言辞之中满是对大师的感恩与敬畏。

 几乎在同一时间,城南还有一对刘姓夫妇,平日里丈夫酗酒好赌,妻子泼辣凶悍,夫妻二人整日争吵不断,闹得家中鸡犬不宁,甚至差点对簿公堂。

 在街坊邻居半是怂恿、半是看笑话的撺掇下,这对夫妻扭打着来到了白马寺,希望慧觉大师能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慧觉大师依旧沉默寡言,只是让二人在佛前安静地坐下,聆听他诵念了一篇《妙法莲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说来也怪,平日里沾火就爆的刘家娘子,在听到那平和悠远、仿佛能涤荡心灵的梵音后,竟渐渐安静下来,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而那嗜酒如命的刘家汉子,也仿佛被醍醐灌顶,脸上露出深深的愧色。

 离开白马寺后,这对往日的冤家竟破天荒地没有再争吵,丈夫下定决心戒了酒,妻子也收敛了性子,夫妻二人虽算不上举案齐眉,但也相敬如宾,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这两件事犹如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整个洛阳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醉仙楼”内,向来是消息汇聚之地,此刻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人们的话题彻底从之前热议的萧峰,转向了白马寺的这位神僧。

 “听说了吗?白马寺那位慧觉大师,那可是真正的活佛转世啊!竟然能让枯木逢春,还能像送子观音一样,帮人求得子嗣,甚至还化解了一对怨偶的矛盾!啧啧啧,这才叫真正的佛法无边呐!”一个身着绸缎的商人,激动得唾沫横飞,正兴致勃勃地向同桌的人讲述着他所听闻的神僧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