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亡命天涯(八)(第2页)


 但“三关镇”并非实指三个关隘,而是北宋为强化军事防御体系而命名的统称。三关镇作为北宋西北边疆的门户,这个名称既体现了北宋对西夏的战略威慑,也反映了北宋通过“三关”体系构建的军事防御网络。


 当初,三关镇动工建设的消息传到西夏都城兴庆后,西夏皇帝元昊决定兴师南下讨伐北宋,宣称要教训北宋。公元1039年,元昊率十万兵马向三关镇进发,驻守庆阳的总兵杨宗保急忙上书仁宗皇帝,请求发兵,以对抗西夏大军。仁宗帝随即派开封府尹包拯带兵前往庆阳,并任命杨宗保为三关镇总兵。由于三关镇刚刚动工,内部修缮仍未完成,所以,杨宗保在三关镇留守两千兵马后,亲率十万大军出行二十里迎战。这次战争,由于宋军没有时间准备,猝不及防,损失军民大约三千人,西夏方面仅损失一千余。公元1040年初,三关镇建设完工,杨宗保被任命为三关镇总兵,并多次主动出击征讨西夏,仅二年时间,杨宗保的宋军大概扩大了将近一万二千亩的土地。由于杨宗保功劳巨大,宋仁宗加封他为镇西兵马大元帅。由此,杨家将名声更大,成为大宋历史上功勋卓着的一大奇观。


 倘若大龙他们对大宋朝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这个边关重镇有所了解的话,他们就不会这样轻率,甚至从离开太华山时就不会一心想着到这里落草并发展。试想一个曾经驻守过十多万军队、由皇上亲自批准建设并在击退西夏侵略者的战争中有过卓越贡献的边关重镇,朝廷会是多么的重视,军事力量又是多么的强大。虽说宋朝禁军不直接参与防匪剿匪,但是涉及国家命脉的重大剿匪活动,像童贯高俅率领禁军征剿梁山,就是大宋朝的中央禁军和地方军联合。对此,凭着大龙的知识面和见识,如何能知道?


 所以当他们离着三关镇越来越近,还有一里多路的时候,才发现眼前竟然出现了在他们的经历当中,只有在大城市见过的那种城楼,并且这城楼高大巍峨,像是有两三层楼那样高。最先看见的当然是铁拳。他停下脚步说:“停!”


 大龙问:“怎么了?”


 铁拳指着前面说:“看,前面怎么有城楼啊?这不是城门吗?这样的城楼,咱只有在随着梁山军攻打大名府的时候才见到过呀,像东平府咱也随着去打过,那城楼可没有这么高啊,不就是在那城墙上面多上了一个小房子吗?”


 三人都停在了路边。身旁来来往往的行人不断的从他们身边经过。眼见得行人越来越多,并且路上的骆驼、骡子、马和马车也越来越多。他们这才感觉到,似乎他们对于这个边关镇子的看法有点简单化,有点小瞧了。铁腿说,“咱也不知道,一个镇子上怎么会有城楼哩?哎,快,再往两边看,这不还有城墙吗?这城墙还老高老高、老长老长了。”


 大龙说:“是啊。这不是个镇子吗,咋还有城楼城墙?”


 铁拳就问大龙:“咱还往前走吗?”


 大龙说:“这城楼也好,城墙也好,可能是守护边境的建筑吧。要不就是这个镇子可能因为是边境上的镇子嘛,两边都有城墙,也都有城门吧?”


 铁拳又问:“这个城门就是边境的标志吧?过了这座城门那边可能就是西夏,这边是大宋。”


 对这个问题,大龙和铁腿当然就两眼一抹黑了,谁也说不出子丑寅卯。大龙说:“咱们就再往前走一走看一看吧,你看这路上的行人这么多,再仔细看,这行人干啥的都有,好像庄稼人并不多,倒是经商的不有别的打扮的多,还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哎,看到了吗?还有要饭花子呢。”


 铁腿说:“呀,过去了两个大兵。他们手里好像没有兵器。”


 铁拳说:“大兵应该就是这里驻守边境的吧,或许他们是休假,外出游玩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