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侣,志同道合

第218章侣,志同道合

 

……

 

从李府告辞之后。

 

吴文的思绪仍沉浸在方才与师傅李淳风的交谈之中。

 

赵佗,没想到这个历史上的南越王,还有这样的隐秘信息。

 

回到杨府。

 

吴文稍作整理,便又赶往崇仁殿赴宴。

 

当他抵达时,受邀的群臣已来了近半数。

 

李世民早已端坐在龙榻之上,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欣赏着歌舞,并与一旁的长孙无忌等人谈笑风生。

 

见吴文到来,李世民欣然举杯,朗声笑道:“定襄侯来了,不必多礼,快快入席!”

 

吴文依言拱手行礼,目光扫过席间,一眼居然瞧见了祝九爷,于是快步走到他身旁坐下。

 

“阿文!”

 

“九爷!”

 

刚一落座,吴文便忍不住问道:“九爷,您怎麽也在这儿?”

 

祝九爷笑着回答:“是陛下清晨便派人将我接来的。”

 

闻言,吴文心中暗自思量:李世民特意将九爷接来参加宴会,是有何用意?

 

“阿文,数年不见,你在北方过得如何?”祝九爷关切地问道。

 

“我一切都好,九爷您呢?可还安好?”吴文回应道。

 

“我自然也好得很!”祝九爷开怀大笑,“自你立下大功,我也沾了光,受到朝廷封赏,如今的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了!”

 

久别重逢,吴文与祝九爷相谈甚欢,话题大多围绕着彼此的生活与经历。

 

不多时,所有受邀之人皆已到场。

 

此时,微醺的李世民忽然起身,举杯向众人道:“今日邀诸位前来,便是要与大家共享这君臣同乐的时光。”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如今大唐日益强盛,全赖吾等君臣同心协力,来,让我们共饮此杯!”

 

在李世民的带领下,众人纷纷举杯,在一片歌颂中,一饮而尽。

 

兴致正浓的李世民又下令道:“来人啊,奏《破阵乐》!”

 

随着他的旨意,原本在中央翩翩起舞的舞者缓缓退下,另一批舞者鱼贯而入。

 

与此同时,大殿一侧的乐师们也开始奏响新的乐曲。

 

各种乐器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

 

就在其他人都如痴如醉,欣赏着歌舞时。

 

而吴文却无心欣赏舞者的曼妙舞姿,而是微微闭目,静心聆听这《破阵乐》。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首曲子非同凡响,不仅曲调和谐,更蕴含着振奋人心的力量。

 

这曲子的音乐频率丶节奏与音调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曲调,仿佛天地大同,构成了一个特殊的音域。

 

在这音域之中,人的情绪与精神都会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与薰陶。

 

这说明,谱写这首曲子的人,在乐曲上有着极高的造诣,甚至已经接触到了音波之道。

 

一曲终了。

 

馀音仍在殿内悠悠回荡。

 

李世民再次端起酒杯,脸上洋溢着豪迈的笑容,对着众人高声说道:“来,诸位爱卿,今日君臣同乐,大家尽情畅饮!”

 

正当众人举杯共饮,沉浸在宴会的热闹氛围时,

 

吴文却悄悄从座位上起身,朝着魏徵所在的方向走去。

 

“魏伯父!”

 

“吴文!”

 

魏徵正欲端起酒碗,却见吴文伸手示意,然后问道:“魏伯父,我有件事想请教一下。”

 

“哦?何事?”魏徵放下酒碗,目光温和地看向吴文。

 

“您可知,方才那曲《破阵乐》,是谁所创?”吴文问道。

 

《破阵乐》本是大唐的军乐,但他方才所听,却与以往大不相同。

 

“就这事啊?”魏徵微微一笑,答道,“此乃陛下亲自填词,吕才重新谱曲而成。”

 

吕才?听到这个名字,吴文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关于此人的信息。

 

弘文馆的参论乐事,除此之外,他对其了解并不多。

 

于是,吴文又向魏徵询问起有关吕才的更多信息。

 

魏徵见吴文对吕才如此感兴趣,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随后便详细介绍起来:

 

“吕才,博州清平人。这人喜好阴阳丶方技之类的书籍,涉猎极为广泛,音律丶文学丶历史丶地理,他都有所研究。”

 

简单介绍完吕才的基本情况后,魏徵又忍不住感慨道:

 

“要说这吕才,才华是有的,就是性格有些古怪,而且颇为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