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King(第3页)

 个人有个人的事。在短暂的偷懒之后,商叶初再次像打了鸡血一样投入到紧锣密鼓的学习中去了。

 商叶初很忙,忙到没有时间去看网络上对《哑婆》的花式吹捧。在从古月书店走出来的第二日,季君陶给她请的汝关话老师就到了公司。

 商叶初曾要求语言老师必须随叫随到,如有必要要和自已同吃同住。为着种种方便考虑,季君陶请来的语言老师是一位阿婆。汝关一地,汝姓是大姓。这位阿婆就姓汝,一口汝腔那叫个地道。一张口就把商叶初的塑料汝关话秒成了渣渣。

 方言学习有两个流派,一是权威派。根据词典或者资料,学习其中的语音语料语法。还要参考什么音系表、论文、音标,甚至是一些上古专家的资料和考证。

 第二种是自然派。相对不那么复杂,只需要模仿影视剧、纪录片片段,或者干脆和当地人交流即可。但要花的时间很长,需要很久才能“腌入味”。

 商叶初最开始用的是权威派的办法。毕竟她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死记硬背,而103的数据库里资料又很全。商叶初几乎每天都要用“其他值”兑换十几个小时学习的时间,徜徉在103的数据库中练习。最终把自已的方言练成了最符合书面标准的语音。

 纸上谈兵终不足。商叶初叫季君陶请来一位汝关当地的老师,就是为了再实践一下自然派的法子。双管齐下,见效更快。

 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

 商叶初自已听着、对照着纪录片和影视资料里的汝关方言片段,还觉得挺美的。等到和汝阿婆张口对话,对方一口踢哩蹚啷的方言发射出来,直接把商叶初射了个万箭穿心。

 商叶初的大脑努力解析着汝阿婆的话,嘴上尽可能流利地用汝话问好道:“阿婆您好,您叫我小叶就好。季总已经跟您说过了吧?咱们这儿是包吃包住的……”

 汝阿婆:“!%&@#@¥&(!**(##))!!”

 商叶初费力地分辨了半天,还是没翻译过来。

 汝阿婆又用普通话说了一遍:“丫儿!你这样说话不行啊!在我们那边,只有葬礼上才像你这么讲话!”

 商叶初:“……”

 商叶初虚心求教道:“那我该怎么说?都听您的。”

 汝阿婆:“%*¥!¥!@¥@!!……”

 “……”

 除却语言方面的问题,最要紧的是军人的仪态。商叶初武力值高,盘靓条顺,在娱乐圈众人中仪态出类拔萃。但与真正的军人的差距,不啻于一条银河。

 只观摩影视剧和军旅纪录片中的仪态当然是不够的,商叶初本想再让季君陶请个退伍的教官来指导指导,但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江上弄潮生的剧本改完了。商叶初需要立刻回到剧组,将《萧凤阙》最后一部分拍完。

 改好的剧本第一时间发到了商叶初手中,商叶初看完之后惊叹不已,只能赞叹一句“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原因无他,剧本中原有的,萧凤阙和谢岸甜甜蜜蜜、相亲相爱的情节不但没删,反而还增加了一幕二人拜堂成亲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