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万言书(第2页)

 “陛下,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

 “我大汉自立朝以来,将先秦书同文进一步演化,废汉字繁复小篆与秦隶,变书写简化的汉隶,树立了权威,令天下归心。这是文字的功效。”

 “至于治国安邦,征战外交,更是离不开文字底蕴基础上的士子文人。倘若兴起对文字的围剿和刑狱,恐造成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的重重冤案,到时候天下人噤若寒蝉,无人敢进言,最终会误国啊。”

 倪宽的一番苦劝到底还是唤醒了武帝。

 他顿时觉得不该拿一首什么反诗就要置一人的罪过。倘若这事儿扩大化了,谁还为他出谋划策。 况且从桑弘羊提交的案件报告来看,那首诗歌并非刘病已的笔迹,诗歌也是被人篡改了。

 刘彻想释放了刘病已,但此案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引发朝廷上两大派别的争斗,他便将暂时搁置起来,等到冷却时再行处理。

 刘彻听得倪宽的一番叙述有些头大了,挥了挥手:“朕会慎重考虑的。”

 正好想起了明年开春后的春闱论辩筹备情况,便询问起来。

 刘彻问得细致,倪宽据实回答。

 足见刘彻对首届春闱论辩会的重视。他想通过这种短平快的方式选拔年轻人才,以弥补世家对举孝廉途径的控制。

 刘彻自然明白,如何培养和选拔人才,如何任用与监督,则是朝政兴衰成败的关键。眼下的人才选拔制度采取的察举制考试,虽然刘彻对任人唯亲的宗室门阀采取了很多措施,设置了各种限制与监督,但天下能进入举荐范围的人还不是多局限在世家操控的手掌之中。

 去年,大儒倪宽向刘彻进言,采取文试选拔的方式,可以有力避开世家门阀的控制,天下寒门子弟也能有资格进入竞争的序列。

 刘彻欣然答应。

 虽然他知道天下的文人绝大多数出自门阀世家,但这样的文试开举已经是向天下文人表了态:只要有能力,便可以由布衣平民直接跃升为国家栋梁。

 倪宽草拟了各种严格的选拔比赛,但刘彻还是想通过春闱论辩的形式小试牛刀。

 若效果良好,再逐步推行层层考试的方式。

 当然,刘彻明白,这样的阻力太大,首先来自于门阀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