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千古句读(第2页)

 罗百义有些犯愁了。“有了这句读符号,果然让句意明了,不会产生误解。但这么一车论语,老夫担心句读画错了地方,会造成歧义,就误人子弟了,老夫担责不起啊。”

 刘病已却说到:“没事儿的,我自有办法。”

 他又对程谦说到:“程叔,先前的几位教书师父可还在咱们家中?”

 “在的!三位都在,之前的两位账房先生跟着同乡回家了,一时忙不过来,我便让他们三位都去那儿帮忙了。”

 “好!这几日先让他们到我的书房里去,尽快将那堆竹简上的文字抄写到纸张上,我随后用丹红笔描写句读符号,这样就能提高效率了。”

 罗百义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刘病已的方案。

 “好!我这就去安排!”程谦说着便叫人将堆在工坊里的那堆竹简陆陆续续搬了一部分到刘病已的书房了。

 搬了几大叠纸张送到书房里去,之后才将那三位教书师父叫过去誊抄经书。

 大伙儿对横空出世的纸张,此刻早已过了兴奋劲头了。他们初始见到纸张时,惊讶地如同捧着一大堆黄金,惊讶地或欢欣鼓舞,或嚎啕大哭,说什么天下读书人有救了之类的话。 那时候,程谦不会对他们许以未来什么重金回报之类的话,单单传递刘病已对于造纸的慷慨激昂誓言“为了天下人人皆可读书”,几位书生就感激涕零了。

 他们都是贫寒家庭人家,书简都是财富人家才配有的东西。刘病已跟他们聊天才得知,靠打长工,或者偷偷跟家庭私塾师父交易,搞来书简读,在当时是平常事。而对于什么凿壁得光,以砍柴换读书等励志故事被传颂于后世,那是因为他们是成功者。勤于学习的故事才被人特别书写和记录。

 这就好比前生的自己熬夜打游戏那样励志,在那个环境下,都是普遍现象。

 几位书生无不对刘病已感激万分,他们终于找到了年轻读书人的标榜了。

 几位书生自然很是勤勉地开始抄书了。

 他们也为能在这无比珍惜的纸张上书写文字,留下墨宝。那种能把字迹留在纸张上的感觉简直让他们兴奋异常,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