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一言兴邦(第2页)
“太学这几年的选拔太过严苛了,我家兄长脱了好多人情都进不去呢。”
“入学的资格和年龄都太严格了,弄得太学生中十几岁的少年罕见,却竟是一些五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没办法,经义考核难度太大了。”
……
众人都露出了欣羡之色,唯有刘病已精神萎靡。
“太学?老子大学都上过。”
倪宽扫视一遍,看到学子们的震惊表现很是满意。
接下来,他开始讲授论语。期间引经据典,诠释要义。虽然能听得懂,但比起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来差得远了。
虽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些夸张,但刘病已却将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当做了世道为人的行动和思想格言准则。
孔子教导人们要尽早地成长起来。论语作为圣人的智慧总结,总是在劝慰人们通过他老人家从错误中总结的经典,避开沟壑,
少走弯路,避免无谓的牺牲。
听着听着,索然无味,刘病已竟然把思绪放飞到前生的那个时代。
突然,自己被人从后背推了一把,自己还听到了自己的酣睡呼噜声,他下意识睁开眼睛,这才看到全班学子都扭头看他。
身后的郭福和郭禄今日迟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溜进来的,一进来便看到了在课堂上公然酣睡的刘病已,这才急忙推了刘病已一把。
但为时已晚,讲台上的倪宽铁青着脸,愤怒地喊到:“刘病已,你给老夫讲一下此段话何解?”
刘病已在众学子的讥笑和幸灾乐祸中急忙站起身,低头领教。
“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子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何解?”
这是孔夫子的机会教育。他不好意思直接跟定公说出心里话,便婉转地劝诫。
“孔夫子对自己的国君,不好意思直接教训。可是趁这个机会,举出这句话来作例子,无形中教育了他。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虽然有些夸张,但可以用历史来佐证,比如说位于渤海湾的某个小国家的国君爱民如子,所作所为无不以此为准,不劳民于战事,不劳民于大兴土木,就算是玩只鸟儿,觉得这只鸟儿所食口粮都来自于天下百姓的供奉,于是就揣怀里憋死了。如此种种事情数不胜数。这还不是最为经典的。他时常让百官提醒自己,做他的一面明镜。一位好直言劝谏的大臣死了,他都哭诉没有一面好镜子,让自己如何正品德行。uu看书等他晚年的时候他终于将一辈子的事情总结为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朝廷乃舟儿。之后,他的子子孙孙以此话为标榜,时刻警醒自己,传递数世代。此为一言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