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九卿姒锦

第89章 闺房事(第2页)

 平乐被问得愣住,哑口无言。 

 大喜的日子闹出这等笑话,端王府里,气氛沉闷得如同暴风雨前,一片乌云压顶。 

 李扶音心情沉重,脚步迟缓地走向马车,实在不想回府。 

 看到平乐和范秉出丑,她心里确实畅快了。 

 但接下来该如何做,她毫无头绪。 

 李扶音迟疑着,扶住丫头的手,正要上车,便看到锦书匆匆过来。 

 “公主留步。” 

 锦书笑道:“孺人怕公主落水受惊,身子不适,特意让我给您送来一件驱寒祛病的好东西。” 

 说着,她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 

 “这是我们孺人亲手制作的祛湿香,公主带在身上,可抵御风邪,防止落下病根……” 

 李扶音眸子闪过一抹细微的光亮。 

 她示意丫头接过,微微点头。 

 “姑姑替我多谢孺人。就说今日之事,多亏了她搭救。只是我这会不便前去,当面向她辞行。” 

 锦书微笑看她一眼。 

 “孺人说与公主甚是投缘,盼着往后多多走动。” 

 李扶音心中的不安,稍稍减轻一些。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薛六姑娘不会看着她陷入困境。 

 其实从檀秋院出来后,她便一直忧心忡忡。 

 今日她不仅得罪平乐,也得罪了范秉。 

 实在害怕可能会遭到的报复…… 

 上了马车,李扶音才打开荷包,掏出里面薛绥写下的字条。 

 “公主不妨向陛下请旨,带着孩子前往普济寺静静心。我在普济寺有相熟的故友,公主去了,自会有人照料。” 

 李扶音看完,眼中一亮。 

 端王府出事,很快便会传到宫里。 

 皇帝最关心的人,当然是平乐公主。 

 但文嘉公主其实自始至终并未做什么,她甚至没有说半句驸马和平乐的坏话,只是痛苦之下“投湖自尽”而已。 

 即便崇昭帝对她没有多少父女之情,但差点闹出人命了,也该对她这个受害的女儿有所怜悯,哪怕只是明面上做给旁人看,也得做。 

 皇帝爱面子,更看重名声。 

 她这时请旨去普济寺,合情合理…… 

 即使平乐和范秉因为这件事想找她的麻烦,也得再掂量掂量,毕竟她是要投水自尽的人了。豁得出去,什么事不敢。 

 李扶音这时更觉得薛绥计谋高明。 

 至于接下去要做什么…… 

 她看不透这位薛六姑娘。 

 哪怕二人方才联手,算计平乐,她仍然不知道这位薛姑娘的心里有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有多大的野心…… 

 但她愿意去相信。 

 不为其他。 

 只因那些伤疤…… 

 她们有着旁人难懂的共鸣,以及隐痛。 

 只是,这样一个聪慧过人的女子,为何要自困端王府? 

 李扶音望着那飞檐斗拱的屋舍在夜色里静静矗立,微叹一口气。 

 “走吧,入宫去。” 

 马蹄声声,李扶音的马车朝着皇宫方向徐徐而去。 

 薛月沉带着两个丫头,手提灯笼,已然到了檀秋院的门外。 

 她是来送东西的。 

 丫头玉坠双手捧着一只乌木嵌螺钿的匣子。 

 匣子里放着一尊送子观音,以及一本王府的规则手册。 

 今日是丈夫的大喜之夜,为了早日诞下子嗣,身为王妃的她,不得不提前过来,叮嘱一些闺房之事。 

 檀秋院的门半掩着,光晕从门缝间透出,在地下洒下一片斑驳,正如薛月沉此刻的心境,如有薄雪轻寒,一蓑烟雨。 

 翡翠抬手,轻轻叩响门扉。 

 “吱呀”一声,门缓缓打开,不是丫头,而是薛绥那一张清冷的面容。 

 薛绥眼中并无惊讶之色,却依旧笑意盈盈,福身行礼,佯装惊讶一问。 

 “这么晚了,王妃怎么来了?” 

 薛月沉微微颔首,示意她起身,带着丫头走入院子,目光打量四周,见一切布置得妥当,满意地收回视线。 

 “看来这檀秋院里,没有人偷懒。” 

 薛绥道:“有王妃严令,哪个敢偷奸耍滑?” 

 二人说笑着同入内室,薛月沉把丫头都打发下去,拉着薛绥的手,慢慢坐到屋内的榻沿,神色间带着几分关切与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