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危机和机遇并存(第2页)


 张翰墨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缓缓开口:“我是在苏联解体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92年,被公司派往鹅国的。那时候,叶利青政府刚刚开始推行私有化改革,恩迈克斯公司看中了这个机会,入股了几家国有企业,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了投资。我主要负责的是管理工作。但说实话,那几年的鹅国时局动荡不安,经济环境恶劣,公司虽然有所收益,但远未达到预期。鹅国的几大寡头几乎垄断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导致民生凋敝。今年以来,卢布持续贬值,公司的高层开始考虑撤资。到了8月份,政府突然宣布国债延期兑付,这一消息彻底击垮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我一看这形势,果断选择了辞职,然后就回国了。”


 杜泽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如波涛汹涌。他拥有前世的记忆,清楚地知道鹅国接下来的发展轨迹。1998年,正是港城金融保卫战的关键时期,而鹅国突如其来的国债延期兑付事件,更是让全球金融市场为之震动。也算是间接帮了港城金融市场。


 杜泽深知,这是鹅国在极端困境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若不如此,国家恐怕将面临破产的危机。这也是为什么杜泽一直迟迟未踏入鹅国市场的原因——时机未到,贸然进入只会成为别人的炮灰。


 然而,杜泽也清楚地记得,1999年将是鹅国经济的一个转折点。叶利青政府开始意识到外来投资的重要性,重新向外国投资者敞开了大门,但明确拒绝了热钱和不良资产的涌入,只欢迎那些愿意投资建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外国企业。这正是杜泽一直在等待的机会。毕竟,他深知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而鹅国目前最缺乏的,正是像他们这样拥有实体产业背景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