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潮(第3页)

 “阿婆又忘啦?他三年前就去京城了。”

 “还没回来呀?”

 “他不会回来了。”

 “怎么不回来了?”

 海潮鼻子一酸,忍住了,轻快地说:“他考上进士当上官了,要娶贵人家的小娘子,不会再回来啦。”

 “啊?”沙婆婆张大嘴,“怎么娶别人?他不娶你啦?你们多好呀,一个人似的,刀劈不开水泼不进的……”

 海潮鼻根发胀,忙岔开话:“阿婆快吃甘储吧,该硬了。”

 沙婆婆点点头:“哦。”

 埋头吃了一口,又抬起头:“你耶娘在河里埋了女酒,回头小夜回来了,喊你三叔他们一起挖出来……”

 “说了他不回来了!”海潮有些急了,“他和别人好了,这辈子都不回来了!”

 沙婆婆眼神空洞又茫然,像是听不懂她的话。

 海潮后悔高声,跟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婆婆说这些做什么呢?

 她抬手帮沙婆婆理了理雪白的头发,小声道:“吓着阿婆了吧?外头凉,早些回家,我去打渔啦。”

 沙婆婆还在喃喃自语:“疍家女儿出嫁,女酒少不得,你阿娘酒酿得好,多少年没喝到了……”

 海潮听不下去,飞快地解开绳索,把船推下水,跳进船里,用力地撑了几篙,小船向广阔的海面驶去。

 她依稀听见沙婆婆的声音飘荡在水面上,听不怎么真切:“可惜啊,可惜啊……”

 一口气撑出近一里,回头望时沙婆婆已经看不见了,镶满白骨壤(2)的海岸成了一道崎岖的黑线。

 海潮时而撑一篙,时而让海流带着船往前飘。

 那是离得最近的珠池,在海下十丈,嶙峋的礁石堆叠,像一座海下的城池。

 听村里的老人们讲,“城”里长着许多成百上千年的老蚌,但是碰不得,一靠近就会引来护珠的妖怪。只有从城里溢出来的蚌才是给人采的。

 传说是真是假海潮不知,但自她出生以来,试过入城采珠的只有两个人,便是她的父母,也的确都死了。

 到断望地(3)时,天边已微微发白。

 海潮停了船,躺下闭目休息了会儿,然后起身扎好袖子和裤管,挽上竹篮,拿起采珠刀下了水。

 春日清晨的海水依然很冷,入水的刹那她不由自主哆嗦了一下。

 但她很快便适应了,像一尾灵巧的鱼,往水下潜去。

 珠城诡谲的轮廓出现在面前,在水中晃动着,像是被人遗弃的鬼城。

 村里人都说海潮的身手和水性强过她耶娘当年,但她一次也没有靠近过断望地。

 今日她也没准备靠近。

 可入水之后,她向“珠城”里望去,透过岩崖的缝隙,看到一团光。

 像月亮,又多了层朦胧的晕光,仿佛少女含泪的眼眸。

 海潮像是受了蛊惑,挪不开双眼,不知不觉地向着那团光晕游去。

 就在即将越过“城门”的一瞬间,她突然醒过神,发现已游出太远,再往深处游,肺里的气就不够把她带回水面了。

 她转过身,双脚在湿滑的岩石上一抵,借力向水面游去。

 她屏得肺里生疼,好不容易看见了船底黑色的影子。

 就在她破开水面,扒住船舷,竭力爬进小船里时,周遭忽然暗下来,乌云遮蔽了太阳。

 起风了。

 海潮心道不好。

 靠海为生的人都知道这种“妖风”,不是风高浪急的季节无端刮起来,是海要“收人”了。

 她顾不上歇息,忙拿起橹使劲划动,可风浪越来越大,一个浪头打来,小船像一片风中的落叶,整个掀了过来。

 海潮被抛进了浪里,好在她闪避及时,没叫倒扣的船砸中脑袋。

 可是海浪刹那间就把船推远了。

 她在山一样高的浪涛里沉浮,渐渐体力不支,脑袋也混沌起来。

 眼前渐渐模糊,冰冷咸涩的海水变得暖和起来。

 海潮忽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沉入水里,海水灌进了她的口鼻。

 她挣扎着破出海面,好在浪头又把船掀了个个儿,推回了她附近。

 她连忙扒住船舷,用尽浑身的力气爬进船里,仰天躺在船板上,大口大口喘着气。

 她知道该想办法离开这片海,可浑身酸疼,筋疲力竭,连手指都没法动一动。

 耳边的风浪声渐渐小了,船也不再剧烈颠簸摇晃,她迷迷糊糊地看见海上似乎起雾了。

 海潮从未见过这么浓的雾,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天空、海岸……整个世界好像都融化在了雾里。

 湿漉漉的雾气钻进她口鼻,钻入她肺腑。

 她自己仿佛也要化在雾气里了,四肢的酸痛渐渐消融,整个人懒洋洋的,上下眼皮直打架。

 在海上睡着多危险,海潮自然知道,可她抵挡不住这股深入骨髓的困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