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南朝陈女谋士徐要儿(第3页)
陈朝国力渐强后,开始全力清剿地方割据。天嘉五年(564年),章昭达再次率军南下,此次采用“围点打援”之策,先破周迪,再逼留异,最后集中兵力围攻晋安。徐要儿提出“固守海口,联络俚族”的对策,建议陈宝应派使者南下交趾,联合俚人首领冼夫人(时与陈朝保持若即若离关系),形成南北夹击。
然此时联盟已破,陈宝应又刚愎自用,未采纳其计,反而主动出击,导致主力被歼。城破前夕,左右劝徐要儿携子女逃亡海上,她却叹曰:“我与宝应共起,今事败,何忍独生?”据《三山志》载,她在府中焚毁所有图籍文书,“以免为敌所用”,随后与陈宝应一同被俘。
陈文帝见其智略,曾欲赦其死罪,问曰:“若事朕,可免祸否?”徐要儿厉声答曰:“陈宝应虽败,亦是一方诸侯;我徐氏女,不事二主!”最终与陈宝应同被处斩于建康市,时年约三十余岁。
《陈书》记载陈宝应叛乱时,仅以“其妻亦有计略”一笔带过,刻意隐去“要儿”之名,盖因封建史笔对“逆贼”家属的贬抑,更因对女性参与军政的刻意淡化。而城村汉城木牍的出土,以实物证据补全了这段被遮蔽的历史。
徐要儿的出现,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六朝时期女性的天空,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女性的固有认知。在那个时代,女性往往被局限于后宫或闺阁之中,她们的影响力也仅限于此。然而,徐要儿却以其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手腕,在闽中割据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传奇。
她的存在,不仅仅改变了闽中割据的走向,更重要的是,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皇权松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少数女性是如何突破礼教的束缚,勇敢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的。尽管她的“不事二主”的决绝立场可能带有割据势力的色彩,但这也充分展现了在乱世之中,个体的意志和选择所散发出的光芒。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武夷山城村的残垣断壁之间,仿佛还能听到那位女子站在城楼上,指点江山的豪迈声音。她的故事虽然在六朝的风云变幻中被遗忘,但它无疑是中国古代女性智慧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