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途有路暮角格韵
第五十一章 阐幽探赜(第3页)
见田歌直言不讳,顾正阳笑着说道:“小田记者,目前的确存在你所说的现象。企业家也想正道经营,但一边是企业要发展、要挣钱,另一边又有很多人为因素羁绊。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企业家必须灵活应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不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就是我的底线。我也痛恨腐败。要杜绝腐败发生,关键是要有好的制度来约束。企业如此,社会也是如此。你是记者,是无冕之王,你的监督也是改善社会环境的一支很好的力量。在这方面,你应该大有可为。”
田歌听了顾正阳的话,思考片刻,又说道:“顾总,您已经腰缠万贯,吃穿不愁了。你现在继续辛苦做企业的动力是什么?您挣的钱肯定几辈子也花不完。您想没想过给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您是不是也想把企业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也想千秋永固?您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顾正阳看着田歌,哈哈大笑道:“小田姑娘,你问得好!你不愧你的职业,一连串问题都很犀利。”他思考了一会儿,笑着说道:“我们今天就是闲谈莫论。小田记者可不要把我说的话写到报纸上。”
田歌笑着说道:“顾总,我今天只是想听听您的心声。没准您会是我将来写作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呢。我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您请放心,但说无妨。”
“我要把企业继续做下去,一方面,因我个人的虚荣心,想流芳百世。这个想法人人都会有,不算奇怪。另一方面,挣钱交税和养活员工是企业家最基本的责任,这可以算是我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心吧。此外,我以前的确没有要捐助社会的想法。边小琪总监说服了我,所以,我也要回馈社会。我很快就会做到这一点,你也能很快看到这一点。”顾正阳说道。
“企业家不是圣人。他有把企业传给子孙后代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中国历代王朝持续最长的也不过才300年,所以,想让企业千秋永固,很难做到。古往今来,富不过三代的实例比比皆。想要一个企业存活并发展下去,必须依靠有头脑、有远见、有魄力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创业难,守住企业也难,想要让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百年老店,就更难了。”顾正阳感慨道。
“我可以给后代留下足够生活的钱财,但要依靠她们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所以,一定也不会去这么做。不知道我的话能不能让田记者满意?”最后,顾正阳笑着对田歌说道。
“顾总,感谢您直言不讳。我也是第一次听一位企业家能如此敞开自己的心扉,还能如此公私分明。我愿意一直跟踪正阳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您是否会介意?“田歌笑着说道。
“非常欢迎小田记者的监督和直言,没准我们会成为忘年交。除了你和边小琪总监,我手下的其他人没有一个敢跟我讨论刚才的话题。”顾正阳哈哈大笑道。
边小琪笑着说道:“顾总,您貌似没有读过多少书,其实您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只有到了峰顶,才能体会登山的艰难。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您的经营、用人和治家之道,让我想起一代晋商翘楚乔致庸老先生。”
顾正阳笑着说道:“小琪,我岂敢跟乔老先生攀比?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多了,遭遇的挫折多了,也就让他变得成熟了。你们都很年轻,有试错的机会,但要学会反思和自省。那位大人物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顾正阳又对坐在自己右侧的俞传说道:“小俞博士,你是怎么想的?”
俞传笑着说道:“顾总,不瞒您说,我对从政和经商都没有兴趣。我很喜欢搞研究、搞技术。可能的话,我会一直在大学里待着,教书育人。”
“你的想法没有什么不对。只要你喜欢,你有兴趣,就会不觉得累,就会有成就感。把学问和技术做到深入和极致,将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房地产关系到目前的民生,都说能辉煌二十年,我也认为应该没有问题。相比房地产企业,我认为凭技术立足的企业会更长久。”顾正阳说道。
秦科插话道:“顾总,看我们东面隔海相望的邻居,它的房地产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您的观点。”
边小琪说道:“盛极而衰。得居安思危。”
顾正阳对边小琪和秦科点点头,说道:“我们必须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