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墨家,墨二十五

臣蒋瓛参见陛下。”

蒋瓛走进乾清宫,当即便是纳头就拜。

只是当朱权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的时候,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

这家伙……

“你这是怎么回事,这才不过一个多月怎么就这般沧桑了?”

没错,此时的蒋瓛看上去就是沧桑。

胡子拉碴不说,眼睛上还挂着两个大大的眼袋,看上去就像是那个啥过度了一样。

要知道以前的蒋瓛虽算不得风流倜傥,但好歹也算是京城有名的美男子。

蒋瓛是昨天夜里才回的南京,所以朱权也不知道他这一个多月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

听到问话,蒋瓛苦涩的抿了抿嘴。

“陛下,臣…臣差点就见不到您了。”

“怎么回事儿?”朱权更加好奇了;“朕让你去请墨家出山,可没让你带兵去攻打他们驻地啊。”

蒋瓛的武功在整个大明不敢说绝顶,但也算是非常厉害的那种,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朱元璋的保镖头子。

能让他说出差点见不到自己这种话,朱权真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难道说那墨家驻地是阿鼻地狱不成?

“陛下,您是不知道臣这次为了带出墨家这几个年轻后辈付出了多少,几乎连续大半个月就没睡过一个好觉,最后更是硬生生闯过他们的机关巷才得到了允许带着人离开。”

听着蒋瓛的讲述,朱权总算是彻底明白了。

大概意思就是墨家自唐末之后便立了一条规矩,凡未出师的年轻一辈想要离开或者脱离墨家驻地,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闯机关巷。

这一点据说是从少林寺学习来的,只不过他们的机关巷可是比少林寺十八铜人阵难上百倍千倍。

机关巷一共分为七七四十九关,每一关都会有不同的机关,而且难度也是不断递增。

若是闯不过虽不至于有什么生命危险,但伤筋动骨在床上躺好几个月是肯定的。

蒋瓛基本就是靠着强悍的武力才闯过机关巷,而且途中还中断好几次,这才导致本来只需要小半个月的路程,他却是足足花费了差不多一个半月。

“辛苦你了。”

听完解释的朱权都不由得心中感慨,更是第一次对蒋瓛说出了‘辛苦’两个字。

蒋瓛毕竟是朱元璋的老臣,而且在最关键的时候还站错了队。

所以在听到朱权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时,整个人都不由得激动的哆嗦了起来。

慌忙躬身,口称不敢。

“对了!你带出来的那几个墨家之人呢?”朱权问道。

蒋瓛稍稍平复心情,恭敬回道:“已经安排在科研所了,陛下要见他们吗?我现在就让人去将他们叫来。”

听到已经安排在科研所,朱权当即便是摆了摆手,起身道:“不用了,你随朕去走一趟吧。朕也很想看看到底是何等人才能让你去闯机关巷。”

“是,陛下。”

两人出了皇宫,便直奔科研所而去。

他们所说的科研所实际上就是之前成立的大明机械研究局。

刚走进科研所,两人便是听到传来一阵吵闹声。声音中隐隐有几分火药味,似乎是两方人在互喷垃圾话。

朱权不由地看向蒋瓛。

蒋瓛会意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朱权见状循着声音的源头找了过去,随着距离越来越近,耳边的争吵也是越来越清楚了。

很快便来到一间敞开着门的房间外,总算是让朱权听清楚了里面人在吵吵什么。

原来是为了一件东西的结构问题,便是放下了不少心。

这种事情对别人来说或许奇怪,但对朱权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好稀奇的,前世的他甚至见过自己教授和另一个教授为了一个小零件掐过架。

而两人打完之后,又是笑嘻嘻的勾肩搭背去了洗脚城,倒是弄得朱权他们这些两个教授的学生好不尴尬。

所以为了追求真理而吵,这对科研人员来说未必就是什么坏事儿。

至少朱权是这么觉得的。

所以朱权也没有进入房间,就这么站在门口等着里面吵完,有了结果再说。

只是他这么想,可蒋瓛却是不知道。

见里面吵架的双方竟然有自己带过来的墨家之人,当即便是面色变了变,赶忙出声呵斥。

“墨二十五,你们在做什么?”

听到呵斥声的两方人马当即便是停了下来,回头就见朱权正朝着蒋瓛翻白眼。

另一帮人当即躬身道:“公输勤,见过陛下,陛下金安。”

站在公输勤他们对面的自然就是墨家之人,他们在听到眼前之人就是大明皇帝后,先是一愣,随即也是赶紧见礼。

“墨家弟子墨二十五,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完便是作势要跪。

朱权上前将人扶住,却也不说其他,只是笑问道:“朕刚见你们在争论什么,可否和朕说说。”

“陛下,我们……”

公输勤以为朱权是生气他这个机械研究局的局长欺负新人,当即就想要解释。

不过朱权却是对着他摆了摆手,无所谓地笑道:“无妨,朕还没那么小气,就是好奇你们在争论何事?”

“陛下,不是在争论,是我们在指点这些家伙。”墨二十五十分倨傲道。

说完还挑衅地看了公输勤一眼。

公输勤当即便是梗着脖子想要呛声,可又碍于朱权在场,最后反倒是给自己脸都憋红了。

朱权见状实在是没忍住笑了出来,边笑边道:“哦!你叫墨二十五是吧?说说看,你是怎么指点朕的机械研究局长的,要是说不出一二三来,朕可是要治你的罪哦。”

听闻此言的墨二十五面色变了变,但仍旧是挺着胸膛说道:“回陛下,草民是在指点这位局长大人关于水力转换为动力时应该使用三节连杆,这样转化的动能会比单纯的单节或者两节连杆更加高效。

而您的这位机修局长却是犟得跟牛一样……”

这家伙!

要不是朱权早知道连杆、动力这些本就是墨家发明了,换个人估计都要以为眼前之人也是穿越者了。

没办法,实在是太前卫了这些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