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举荐潘美(第3页)
潘美欲言又止,目光扫过四周往来的官吏。
李奕会意,转身道:“随我来。”他心下琢磨着潘美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难道是有什么紧要的事要提醒自己?
回到官房,李奕抬手一指:“请坐。”说着他自己先在案前撩袍落座。
谁知潘美却未就座,突然深深一揖:“下官此来是谢李都使的举荐之恩。”
“下官从魏枢使处得知这事,原本早就想过来拜谢李都使,只不过这几日忙着出征的事……今日得了空闲,便就立马过来……”
就这?李奕心下一愣。
他确实曾在枢密使魏仁浦面前提过几句潘美,当时皇帝下诏准备御驾亲征,枢密院着手调动出征的部队。
李奕作为殿前司的主将之一,虽然插手不到具体的调兵事宜,但还是有建议权的。毕竟统兵权是在大将们的手里,军队士卒的情况自然比较了解。
由于当初在秦、凤时,李奕允诺过潘美,等征伐江南时,会向朝廷举荐他。
所以借着调动部队的机会,李奕顺便在魏仁浦跟前美言了几句,替潘美争取了一下随驾出征的机会。
而理由自然就是潘美在秦、凤之战中的表现不错……当时出征的前锋主将是李奕,手下将领有什么功劳,全靠他向朝廷上报,魏仁浦当然不会怀疑。
其实这事他没太放在心上,本来就只是他张张嘴的事,成不成他也情至意尽了。
再加上当时还没宣布留守东京的人选,李奕在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若不是现在潘美提起,他几乎已经忘了这一茬。
李奕温声道:“潘将军不必如此。此番征讨江南,正是用人之际,我不过顺水推舟罢了。”
潘美仍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声音诚恳道:“于李都使而言或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下官而言却是天大的恩情。”
李奕笑而不语,略一沉吟道:“战场之上,机会是自己挣来的,而非靠他人施舍。我能做的不过是举荐而已,至于能否立功,还得看你自己的本事。”
潘美抱拳道:“此番出征,下官定当竭尽全力,绝不辜负李都使举荐之恩。”
接下来,李奕又勉励了他几句,潘美便告辞离开,临走时又深深一揖,这才转身离去。
李奕望着潘美的背影,若有所思。
他原本只是随手帮了个小忙,却没想到潘美如此郑重其事……不过在自己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潘美看来或许却另有一番分量。
毕竟两人之间的身份悬殊,殿前司的二把手、皇帝的姻亲妹夫,亲自举荐他这么一个名声不显的小将,确实称得上是莫大的赏识。
但不管怎么说,由小见大,潘美能特意赶来道谢,倒是个感恩图报的性子。
“或许,潘美的命运也会因我的到来,而有所不同……”
李奕低声自语。
历史上潘美崛起的比较晚,直到赵匡胤建立北宋,削去开国宿将们的实权后,他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与他相似的,还有那位以谨慎著称的曹彬。
然而后世对这二人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有人称赞他俩是“宋初军界双子星”,南征北战,为北宋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也有人斥其为“怯战误国之将”,认为正是他们在雍熙北伐时的优柔寡断,致使杨业孤军陷敌,最终血染陈家谷。
甚至潘美在后世还落得个“潘仁美”的大奸臣形象。
李奕想到这里,不禁微微摇头。
历史评价往往众说纷纭,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知晓。
但无论如何,起码在宋太祖时期,潘、曹二人的功绩确实不可磨灭,至于为什么后来就拉跨了……怕是“驴车战神”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但愿此番南征,能给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摇了摇头,不再多想,起身大步向外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