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谁才是柱石之臣!
第165章谁才是柱石之臣!
十月初九,秋风肃杀。
周国皇帝亲率王师抵达永宁镇,随即遣客省使潘美为寿州巡检使,命其在寿州境内安抚当地百姓,让他们各自返回家中,恢复日常的生产生活。
翌日,宰相李谷的请罪文书快马送至行在,为自己的撤军行为上奏辩解,言其退守乃为保全兵力云云。
“保全兵力?”柴荣顿时怒极反笑,将奏疏重重掷于案上,震得青瓷茶盏叮当作响,“好一个巧舌如簧!”
“哼!”柴荣霍然起身,绛色龙袍的下摆拂过桌案,“丢盔弃甲,自乱阵脚,这就是他李谷的保全之法?”
霎时间,帐内文武全都屏息垂首,无人敢开口触皇帝的霉头。
恰逢秋风卷入军帐,吹动案上烛火摇曳。柴荣蹙着眉头负手踱步,又抬头望向帐外沉默良久。
他深知李谷的才干,确实并非庸碌之辈,但此番贻误战机,险些酿成大祸,着实让他心里很不高兴。
不过想起皇后的劝说,柴荣也认为很有道理。况且战事才刚开始没多久,还未取得显著的成果,若是就这般严惩前线的主官,难免对军队的士气产生影响。
权衡利弊之后,柴荣决定采纳皇后的意见,暂且给李谷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他沉吟片刻,决断道:“免去李谷前军都部署之职,改判寿州行府事,负责调度军务等一应事宜。”
这道旨意看似贬谪,实则仍予重任。若是李谷能干好这份差事,自然不再追究先前的过错,可若办砸了,那便新账旧账一并清算。
王溥当即出列道:“陛下,前军不可一日无帅,若现在就撤了李相的职,那前线诸军便无人统辖……”
其实他想要建议皇帝让李重进取代李谷统率前军,因为眼下前线能镇得住场面的大将唯有李重进。
而且对方又刚在正阳取得了大捷,由其统领前军,可迅速稳定因撤军而动摇的士气。不管怎么看李重进都是很合适的人选。
但王溥心知皇帝对李重进有防备,在摸不清皇帝心思的情况下,他不敢贸然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能委婉的提醒一句。
“王卿不必担忧,朕已有安排。”柴荣微微颔首,说着便回身坐下,沉声道,“命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统率前军诸部,即刻向寿州城进发,举全力攻城。”
永宁镇距离正阳不到百里,过了淮河往北就是寿州城。如今柴荣亲率大军赶赴前线,顶多数日就能抵达寿州城下,当然可以放心把前军兵权交予李重进。
话音落下,帐内众臣自然没有异议,大伙儿也都习惯了皇帝雷厉风行的决断。
侍立在侧的翰林学士走到一旁,取出预备好的白麻绢纸铺开,提笔蘸墨开始草拟诏书任命。
与此同时,柴荣扫视一圈,又吩咐道:“诸位爱卿也去准备吧,明日一早起营开拔,朕要亲率中军赶赴正阳。”
众人齐声应诺,鱼贯退出大帐。
……
正阳大营,晨曦微露。
李重进立于校场高台之上,披挂着一身精锻山文环铠,细密的甲片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