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燎原战火(第3页)
西面的南楚和南唐,也都在密切关注着东吴的局势,随时准备在东吴内乱时,分一杯羹。南面的闽越诸国,虽然实力相对较弱,但也在暗中与各方势力接触,企图在这场乱世纷争中谋取利益。
南唐宫廷内,权力的斗争也愈演愈烈。老臣们不断在唐昶王面前进谗言,诋毁李存孝、李广等后来将领。而年轻将领们则在暗中结成同盟,试图扳倒李存孝等人,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权力。
李存孝对此浑然不觉,依旧我行我素,整日饮酒作乐,享受着胜利带来的荣耀。李广则敏锐地察觉到了宫廷中的危机,他开始小心翼翼地行事,避免卷入这场权力的纷争。
一天,卓青麟正在军营中查看新兵的训练情况,一名斥候匆匆赶来,向他禀报了一个重要情报:南唐的李信正在集结军队,似乎有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迹象。卓青麟心中一紧,立刻意识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迅速召集将领们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会议上,将领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主动出击,趁南唐军队尚未集结完毕,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有的则认为应该坚守阵地,等待援军,以逸待劳。
卓青麟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最终,他做出了决定:先派出小股部队,对南唐军队的动向进行侦察,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做好随时迎战的准备。
在卓青麟紧张备战的同时,东吴的局势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周氏一族在与孙膑的对峙中,逐渐处于下风。他们意识到,如果继续坚持反对孙登上位,东吴很可能会陷入内乱,最终被周边势力瓜分。
经过深思熟虑,周氏家主周鲂决定妥协,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孙登登基后,必须保证周氏一族在东吴的地位和利益。孙膑为了大局着想,答应了周鲂的条件。
不久后,孙登被迎回东吴,顺利登基。孙登上位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他一方面安抚周氏一族,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和地位;另一方面,重用孙膑、鲁肃等老臣,稳定国内局势。在他的领导下,东吴逐渐从孙策战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始重新整顿军备,准备应对周边势力的威胁。
而此时的南唐,李信已经集结了20万大军,准备向北楚发动进攻。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夺回南楚新占领的80座城池,扩大南唐的疆域。李信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决定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南楚。
卓青麟得到确切情报后,立即上报军区统帅罗英。军区立即调整了战略部署,将十八万虎贲军团和关麟军团进行了重新编排,分别部署在南唐军队可能进攻的路线上。同时,他向南楚王廷请求支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兵力和物资。
大战一触即发,南楚、南唐、东吴三方势力,都在这场乱世纷争中,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究竟谁能在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改写这乱世的格局,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随着李信一声令下,南唐2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楚进发。一时间,尘土飞扬,战鼓震天。南楚边境的守军,远远地看到南唐军队的旗帜,立刻敲响了警钟。
卓青麟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逼近的南唐大军,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他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守住南楚的领土,保护南楚的百姓。他下令士兵们严阵以待,同时派出信使,向其他防线的军队传递消息,让他们做好支援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