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润物细无声(第2页)
卓青麟翻开一看,里面记着“糙米二十石,价银五两”“青布十匹,价银三两”,最底下还有一行小字:“教谕月钱共五十两,学生衣裳修补银二两五钱”。
“钱不够了?”卓青麟合上账簿,随手还给颜垣。
殷天正的白眉拧成了疙瘩:“不是不够,是……”他看了眼院子里正在吃饭的孩子,他们捧着粗瓷碗,小口小口地扒着米饭,碗边沾着的咸菜渣都舔得干干净净,“是郡府的库房,已经快空了。南楚那边的饷银还没到,南唐又扣了我们去年的商税,再这么耗下去,别说学堂,连军粮都要断了。”
庄铮“哼”了一声,手里的狼牙棒在地上磕出个小坑:“我早说过,养这么多娃娃有什么用?不如把钱省下来,多打几把刀,加固黑风峡的城墙。”
“庄旗主这话说的,”唐赛儿忽然开口,她今天穿了身青布裙,头上裹着块素色头巾,倒不像个督邮,更像个邻家妇人,“我前几日去下辖的平乐县,见着个十二岁的娃,把您编的《军阵图》背得滚瓜烂熟,还说‘旗主的阵法里,左翼的间距太宽,遇袭时会被包抄’。您说,这娃娃要是长大了,是不是比咱们这些只会挥刀子的强?”
庄铮脸一红,嘟囔道:“那……那也是碰巧。”
卓青麟看着他们斗嘴,忽然笑了:“鹰王,城西那片空地,不是还闲着吗?”
殷天正一愣:“您是说……”
“让巨木旗的人去盖些商铺。”卓青麟指着院墙外面,“两间一排,盖五十排,租给炎阳城的商户。卖布料的、开茶馆的、打铁的……谁想租就去主簿那里登记,按月收租。”他看向闻苍松,“主簿记着,租金不用太高,普通商户能承受就行,但必须签文书,写明‘租金全归炎阳学堂’。”
闻苍松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笔尖在纸上划拉着:“教主,那商铺的木料……”
“厚土旗不是有现成的砖瓦吗?”卓青麟看向颜垣,“让颜旗主派些人手,再从学生家长里找些会木工的,管饭就行,工钱从租金里扣。”
颜垣张了张嘴,想说厚土旗的砖瓦是留着修城墙的,可看到卓青麟眼里的光,又把话咽了回去。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在乡下跟着爹娘种庄稼,别说读书,连像样的鞋子都穿不上,要是那时候有这么个学堂,他也不至于现在连账簿都看不懂。
“属下这就去办。”颜垣抱了抱拳,转身就走,脚步竟比平时快了些。
殷天正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看卓青麟,忽然叹了口气:“教主这是……早就想好了?”
“想什么?”卓青麟弯腰捡起块石子,在地上画了个圈,“我就是觉得,这些孩子要是能吃饱饭,能认字,将来总会有办法养活自己的。总不能让他们像咱们一样,一辈子就知道打打杀杀,或者对着圣火坛磕头吧?”
他画的圈歪歪扭扭的,像个没长圆的月亮。旁边的小石头凑过来,用手指在圈里画了个小点:“先生,这是太阳吗?”
“是。”卓青麟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将来你们长大了,要做比太阳还亮的人。”
商铺盖得很快,巨木旗的人都是老手,砍树、锯板、上梁,动作麻利得像在搭积木。学生家长们也来得踊跃,有会砌墙的,有会铺瓦的,还有个老铁匠,带着三个儿子来打门环,说“不收钱,就想让娃在学堂多认几个字”。
不到一个月,城西就立起了一片整整齐齐的商铺。青瓦白墙,木门上挂着红灯笼,远远望去,像一条卧在地上的长龙。开业那天,卓青麟去剪了彩,用的是把普通的铁剪刀,还是从铁匠铺借的。
商户们挤破了头想租铺子。炎阳城的老掌柜们都精明着呢,知道这是郡府盖的商铺,背后有明教撑腰,而且租金便宜,离学堂又近,学生家长们来接孩子的时候,顺便就能买些东西。
第一个租铺子的是个卖糖人的老汉,他的糖人捏得活灵活现,有孙悟空,有猪八戒,最受欢迎的是捏成“圣火令”样子的糖块,孩子们攥着铜板排着队买。老汉每天收摊后,都会往学堂送一筐糖渣,说是“给娃娃们泡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