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争渡之苟全性命吃荷叶茶的RoSOb

第277章 穹夷断弦(第3页)

 他缓缓起身,素白的袍袖拂过冰冷的琴面。走到窗边,深秋带着寒意的风立刻灌了进来,卷起地上的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下,带着万物凋零的气息。

 他低头,摊开自己那双曾拨弄琴弦、奏响清音的手掌。指腹上,被断弦勒出的那道细微红痕,格外刺眼。

 炉中的苏合香还在静静地燃着,青烟依旧袅袅盘旋,固执地维持着那一缕虚幻的宁静。只是,那维系着周氏与江东孙吴最后一丝情缘的琴弦,已断。

 他静静地立在窗边,素白的袍袖在穿堂的寒风中微微拂动,如同山巅一片孤独的流云。那深邃的目光越过层叠的山峦,投向东南方向遥远的天际。

 那里,大楚帝国的铁蹄正踏碎孙吴最后的残梦,烟尘蔽日。而属于周氏的未来,在这乱世骤然加速的齿轮碾压下,又将飘向何方?

 小主,

 “嘎——!”

 窗外,一声寒鸦嘶哑凄厉的啼叫,骤然划破了西山的寂静,带着不祥的穿透力,久久回荡在萧瑟的山谷之中。

 隔东吴赖以苟延残喘的穹夷天险崩毁,仅仅月余。

 楚军十八万虎贲军团,如同三股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兵分三路,汹涌地灌入了东吴腹地,肆意践踏着这片失去了脊梁的土地。

 十万中路大军,在悍将罗英的统率下,东出已成废墟的穹夷关,如饿虎扑食,闪电般抢占南平城,随即挥师北击,一日之内夺下庆元。

 铁蹄毫不停歇,连续三次强行渡过湍急的丽水,兵锋直指东南沿海,以雷霆万钧之势抢攻陷落黄岩海城。至此,东吴京师会稽城与其东南的平阳、永嘉等富庶重镇的联系,被罗英的兵锋硬生生拦腰截断,会稽顿成孤悬危卵。

 西路,五万飞虎旗精锐在李广的带领下,自穹夷关西出,如入无人之境。龙泉重镇一日而下,大军随即毫不停歇地进击长隧,攻略衢州,兵锋所向,吴军望风披靡,整个西路防线土崩瓦解。

 东路,三万精兵在胡一刀的指挥下,同样自穹夷关涌出,过南平而不入,如同一柄淬毒的尖刀,悄无声息却又迅疾无比地插向闽北的连绵丘陵地带,目标直指平阳等地,意图彻底斩断东吴在东南的最后一块立足之地。

 三路大军,如同三只巨大的铁钳,冷酷而精准地扼住了东吴残躯的咽喉与命脉。虎贲军团的战略攻势一旦全面铺开、合拢,东吴亡国,只在旦夕之间。

 如此摧枯拉朽的攻势,已让东吴朝堂彻底陷入瘫痪般的混乱。惊恐失措的君臣如同没头苍蝇,在巨大的灭亡阴影下仓皇奔走,却无论如何也拼凑不起一支足以稍作抵抗的有效兵力。

 名将孙膑麾下那号称六十万的主力大军,早已被大楚三路兵马死死地钉在原地,左支右绌,动弹不得。

 北方的盟友朱明王朝自身难保,焦头烂额,自顾尚且不暇,哪有余力伸出援手?南方八闽之地,小国寡民,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是侥幸,更遑论聚拢起足以撼动楚军的力量。

 天时、地利、人和,尽失。

 事已至此,冰冷的绝望如同深秋的寒霜,覆盖了整个东吴。再坚持下去,除了让这片土地承受更多的屠戮和焦土,已无丝毫意义。

 在太尉孙膑沉重而无奈的最终首肯下,东吴之主,那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国主孙登,最终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他率领着残存的宗室、大臣,在残破的宫门前,向着代表大楚帝国的朱雀旗下的龙襄军团统帅秦琼,奉上了象征王权的印玺和舆图,并下令各地吴军就地向楚军投降,接受楚军整编。

 立国十五载,坐拥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山河,数百万生民的东吴孙氏,自此,国祚断绝,宗庙倾覆。

 随着东吴庞大的版图被染上大楚的玄黑之色,这个庞大帝国的疆域面积,如同吹胀的气球般急剧膨胀,一举突破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

 其辽阔的疆域,北抵淮水,南至烟瘴雨林,西接八千里云梦泽,东临沧海,其广袤程度,已无限接近一个帝国在现有条件下所能统治的极限。

 那象征着无上征服功勋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条消逝的生命,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园,也是帝国自身将要面临的、更为沉重的负担与风暴的序幕。

 八百里加急的报捷文书,裹着东吴舆图和孙氏降表,如同插上了翅膀,日夜兼程,飞向大楚帝国的权力心脏——那座巍峨耸立于八马原上的煌煌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