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我这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啊

四个漫画奋战小组,《神奇宝贝》其实是最难的。

 因为要在一开始,就将至少几十只不同的神奇宝贝形象,都给确定下来。

 这要是在真正的日本漫画杂志社,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磨。

 毕竟,每一个神奇宝贝,都必须要保证既在现实当中能找到类似的一些原型动植物,又要超出这种动植物本身,开发出萌点和可爱有特色的地方。

 不过这对于林火旺来说,却是最容易作弊和加速的地方。

 毕竟,所有神奇宝贝的形象和设定,都在他的脑子里。

 他只需要假装思考一番,然后描述给画师们听,他们画出来以后,林火旺再对比着脑子里的形象,让他们一点一点修改出来便可。

 更重要的是,林火旺之所以将《神奇宝贝》提到一开始来发布,其实也是埋得一个重要伏笔。

 《神奇宝贝》拥有其他漫画没有的一个独特优势,那就是非常方便用来做成游戏。

 其实真正的历史上,任天堂是先有了《口袋妖怪》这款游戏,火了以后,才将它做成了漫画和动画的。

 不过现在林火旺先把《神奇宝贝》的漫画做出来,将这些神奇宝贝的形象,全都灌输到了全日本,甚至后续全世界小孩的童年记忆当中。

 这样,在他将来涉足半导体、游戏机等产业的时候,就会因为《神奇宝贝》这个巨大的文化游戏ip而占据巨大的优势。

 此为后事,按下不表。

 就目前而言,虽然累了好几天,林火旺却对目前的进度非常之满意。

 只要渡过一开始艰难的磨合期之后,四个漫画小组的画师们,速度是成倍成倍的提升。

 只要确定好每一个漫画的人物形象和风格,接下来画剧情和故事,还不是信手拈来的事?

 那十名日文翻译,这些天也全都是吃住在春城电影制片厂里。

 有些请不下来假的翻译,还是最终由春城电影制片厂的厂长苏云,以春城电影制片厂的名义,向该翻译所在的单位,发去了协助翻译工作的公函,这才搞定了他旷工的问题。

 这便是林火旺要选春城电影制片厂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在普通人看来,无比困难的问题,人家只需要写个公函,再盖一个章,就能轻轻松松的解决。

 要不国人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迷恋,为什么会一直持续到2025年依旧不退烧呢?

 就是因为……公权力的厉害啊!

 单位之间,很多问题,只要是公对公,都很好解决。

 但你若是一个私人或个人企业,想要去找公家单位做一些合作什么的,那真的是往往比上西天还要艰难。

 各种的资料要填,各种的说明要写,各种的保证和单据要提供。

 甚至当你忙完这所有的一切之后,人家递交上去,回来就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我们领导觉得这事不能做”,就将你所有的努力与汗水给抹杀了。

 ……

 “《北斗神拳》的进度最快!因为内容最粗暴和简单,情节节奏也够快。

 《龙珠》的进度次之,主要是给他们解释里面的很多未来科技装备,需要充分的开发他们的想象力来。

 《美少女战士》的变身服装,和我前世看过的,有很大不同。但明显,更多的中国元素,而且更好看得多了,没有完全的西化。

 《神奇宝贝》最难搞了,现在已经画出了五十个左右的神奇宝贝形象了。

 只要这些形象和属性设定确定了下来,后续的情节和内容,也可以像其他的三部漫画一样快了。”

 撑着脑袋,林火旺很累很累,站在《神奇宝贝》这个漫画组的后面,看着看着,居然就这么站着就睡着了。

 “林火旺同志,你看看,这一画里,皮卡丘的动作会不会显得过于活泼了?”

 画师是知道林火旺一直在她的身后看着画的,所以画完以后,便回头问了一句。

 结果,看到林火旺站着都睡着了,立马也是心疼地赶紧小声地喊了旁边的人来。

 “老李!小周!你们快看过来,林火旺同志睡着了。我的天!我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可以站着睡着的。

 你们快搭一把手,轻轻地抬着他,放到旁边的行军床上去睡吧!”

 女画师十分心疼地,这几天她也是累得够呛,但是和林火旺一比,这点累算得了什么呢?

 大家听到动静,全都一脸敬意地看着站着睡着的林火旺。

 记者钱淑珍更是,赶紧拿起脖子上挂着的海鸥牌相机,咔嚓给林火旺来了一个特写。

 “这个画面好啊!以后等《龙jump》能够曝光是咱中国的漫画杂志时,我一定会卯着劲,跑日本去发一篇专题报道的。

 标题就叫做《龙是怎么诞生的》,配上林火旺这一张站着睡着的照片,一定会非常的震撼人心的。”

 钱淑珍目光炯炯地说道,看着这整个漫画工厂的所有人,都在如此努力的为《龙jump》这本漫画杂志拼着命。

 《龙jump》真的是想不成功都难呢!

 ……

 另一边,京城,《人民日报》编辑部。

 这几天邮箱几乎都要爆了,一堆又一堆从吉省寄过来的读者来信,简直是要把编辑部的这些编辑们给震撼到了。

 因为,他们寄来的信,几乎都是一个模子。

 里面是一张《吉省日报》,首当其冲的内容便是钱淑珍的一篇《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

 然后附的一封读者来信,便是迫切地希望,《人民日报》能够转载这篇《时代的伤痕,回家的知青》文章,要求《人民日报》,真正聆听一下人民的声音。

 嚯!

 好家伙!

 这年头的读者都这么牛逼的么?

 竟然来信,用如此强硬的语气,要求《人民日报》刊登他们希望的内容。

 这恐怕在几十年后的人们眼中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和不切实际。

 可偏偏……

 这年头的各种报社,还真的都是这样,尽可能的聆听人民的声音。

 人民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就刊登什么。

 即便是《人民日报》也不例外,虽然上面大多都是一些重要的新闻和社论,传递的是国家层面大的方向和政策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