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蠢蠢欲动(第3页)

 况且始皇帝年事已高,说不定何时便会驾崩。 

 后世之君若再如他一般残暴,那天下百姓又岂能有出头之日? 

 如今的苛捐杂税已经成为了压在百姓头上最沉重的负担。 

 刘邦眼光卓越,自然也看清了这一点道理。 

 实际上他刚刚对于刘老太公的那番说辞并非玩笑。 

 他如今是当真萌生出了这般想法,是真要拉起一支队伍推翻暴秦。 

 可是想要推翻暴秦。 

 只依靠寻常百姓怕是不够。 

 那些普通百姓,土里刨食。 

 虽然每年大部分收入全都上交给了朝廷作为赋税。 

 可只要日子还能勉强过下去,他们便绝不会想着造反。 

 毕竟一旦和这二字扯上关联,那便意味着是死路一条。 

 别管寻常百姓还是王公贵族。 

 一旦认定了谋反,那便算是彻底断绝了生路。 

 所以想要谋反,想要伙同他人推翻暴秦统治,那首选之人便需要对朝廷有着莫大的恨意和怨念。 

 刘邦思来想去,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那份名录上。 

 这名录上所记载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受尽了朝廷剥削?直至家徒四壁,实在交不起赋税,这才榜上有名? 

 泗水亭与淮阴亭的情况不同,陈彦在槐荫亭闹事,为的是致樊仁于死地。 

 而泗水亭中的这些百姓,因为平日里常得到刘邦的帮扶照顾。 

 所以即便听到了从淮阴亭传来的那些传闻,他们也不曾生出逃跑的心思,仍旧是留在泗水,等待刘邦带他们离开! 

 要讲对朝廷的憎恶与恨意,恐怕没人能比得过这些百姓。 

 想到此处,刘邦心中已然打定了主意。 

 天下苦暴秦久矣。 

 迟早有一天要有一位英雄挺身而出,高举义旗,汇聚天下能人志士,反抗朝廷。 

 那与其等待这个人的出现,还不如由他亲自来做这个领头羊,所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若能借此机会博得一个魁首的称谓,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