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章 新规划
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众人的心田。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苏明哲在内,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向秦思源行礼,表示对他的教诲的遵从。
“还有一点,除了编修通史之外,分析华夏三千余年各个时期统治者政策的专项也要提上日程。”
秦思源声音平稳,却字字清晰,目光扫过殿中诸臣,继续说道:“此举并非为了贬损前朝,而是要实事求是地梳理各代政令得失”。
“将历代弊政明明白白地列出来,才能使我大夏真正吸取教训,走得更加稳健”。
“臣等遵命”,众人齐齐躬身行礼,声音在宽阔的殿宇中回荡。
一些老成持重的大儒心中却不免涌起一阵苦涩。
他们先前在《华夏通史》的编撰主旨上,总算劝得大王保住了大明的颜面,可如今这项“政策析评”,却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大明王朝了。
所谓政策析评,便是要以这部通史为基,逐个时代、逐个朝代入手,剖解其政令施行之优劣、成败。
而大明之治,尤其是那被屡屡称颂的“盛世”,究竟成色如何,在座诸人心下皆如明镜——其中水分,实在太大了。
别的不说,即便在永乐、仁宣这般号称极盛的年岁里,大明绝大多数百姓又何曾真正吃饱过?能勉强用杂粮糙米填塞肚子已属不易,何谈温足?
哪里比得上如今的大夏?自新朝鼎革以来,推行授田,废除苛捐,免除徭役,如今放眼望去,百姓皆有自己的土地耕耘。
绝大多数人家不仅仓廪充实,每月还有数次能见荤腥,日子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改善。
但这恰恰是秦思源最为坚持的根本——在他心中,一个新王朝取代旧王朝,最基本的底线,便是要让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境遇得到切实的提升。
若百姓在前朝治下饥寒交迫,到了新朝却依旧如此,那这个新朝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秦思源轻轻摆了摆手,止住了众人的思绪:“今日就议到这里吧,既已定下基调,尔等便尽快将通史最终稿修订完善,颁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