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等待时机(第2页)

 这样的场景,在方圆二十里的区域里不断上演。

 禁卫军以连为单位,像一张大网般撒开,,遇到鞑子游骑从不恋战,先靠步枪远程压制,再冲上去清剿残敌。

 鞑子的游骑惯于用弓箭偷袭,可他们的箭刚射出去一半,夏军的子弹就已经到了眼前。

 有时他们想靠着马快逃跑,却发现夏军的步枪射程比他们想象的远得多,跑不出一百步就会被追上的子弹放倒。

 第二天午后,第五连在一片废弃的村落里遇到了一队汉军旗。

 这些人穿着明军的旧甲,却帮着鞑子骚扰夏军粮道,手里拿着的还是生锈的腰刀和猎弓。

 当禁卫军士兵端着步枪出现在村口时,汉军旗里有人想反抗,可刚举起刀,就被步枪子弹打穿了手腕。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第五连连长李锐站在土坡上,声音传遍整个村落。

 汉军旗的人你看我我看你,脸上满是犹豫——他们本是辽东汉民,被鞑子强征入伍,心里早就憋着怨气,如今见夏军武器犀利,又听到“降者不杀”的承诺,纷纷扔下了手里的兵器。

 最终,这队两百多人的汉军旗全被俘虏,只有十几个死心塌地跟着鞑子的小头目,因为试图反抗被当场击毙。

 夕阳西下时,各连开始陆续归队。秦武站在营门口,看着士兵们押着俘虏、牵着战马回来,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统计结果很快报了上来:两天时间,禁卫军共斩杀鞑子游骑三百二十四人,俘虏汉军旗一千零七十三人,缴获战马六百二十七匹,还有大量的弯刀、弓箭和粮食。

 “将军,您看这弓箭!”陈大牛拿着一支缴获的鞑子弓箭跑过来。

 秦武拿起弓箭看了看,只见这是主力骑兵使用的重箭,设计以破甲为首要目标,有效射程较短,通常仅五十到八十米。

 这种重箭箭头多为铸铁或锻钢材质,呈宽刃菱形或三棱形,箭杆粗短,整箭重六十克左右,是明军轻箭的两倍以上。

 能借骑兵冲锋动能击穿明军布面甲或皮甲,但沉重箭体大幅限制了射程,超八十米后精度、杀伤力骤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