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祭祀(第2页)

 他身后的水兵们正抬着物资往岸上运,粮食、药品、御寒的棉衣堆成了小山,给这片寒冷的土地注入了生机。

 吴忠国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那些岛屿上的鞑子本以为凭借天险可高枕无忧,却没料到大夏海军会冒着冬季风暴突袭,短短三日便攻克了所有据点。?k!a^n+s!h`u~d·i/.·c¢o?m′

 “岛上已经建起了堡垒,组织起了民兵驻守,往后汉民们去了那里,再也不用受鞑子的气!”,吴忠国说着,目光扫过那些面黄肌瘦却眼神亮起来的汉民,语气中满是自豪。

 秦武也很高兴,建立了海上基地,他们就多了一条退路,虽然他心里希望永远都用不上。

 但是这里离夏国实在太远,补给非常困难,他实在没有信心顶住开春后鞑子的攻击,除非夏国再派遣一支大军前来,弹药还不能缺。

 接下来的几日,港口据点一片忙碌。吴忠国的船队开始分批运送老弱妇孺,每当战船启航,甲板上的人们都会朝着岸边挥手,眼中含着泪水,那是逃离苦难后的激动与对未来的期盼。

 而秦武则带着战士们加固据点,修补防御工事,同时清点从鞑子营中缴获的物资——那些甲胄、兵器堆得像小山,既是战利品,也是大夏抵御外敌的底气。

 港口据点的风雪尚未停歇,营地内却已燃起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那些被收拢的青壮汉民,虽仍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脸上却少了往日的怯懦,在夏军将士的带领下,成队列地站在临时开辟的校场上。

 他们手中握着的,有的是打磨锋利的长矛,有的是从鞑子手中缴获的旧刀,还有些人暂时只能握着削尖的木杆,但每个人的眼神都透着一股狠劲。

 谁都清楚,皮岛的退路是留给老弱妇孺的“安全阀”,而非青壮的“避风港”。

 “出拳要稳,踏步要沉!”,队列前,夏军老兵嘶哑着嗓子喊着口号,雪花落在他结霜的胡须上,瞬间便化作水珠。

 青壮们跟着节奏出拳、踢腿,动作虽显生涩,却格外用力,冻得通红的手掌一次次砸在练拳用的草靶上,发出沉闷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