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逼宫(第2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发动舆论!
翌日,北京的街头陡然沸腾起来。国子监的监生,以及在京准备科举的各地士子,仿佛一夜之间被同一只手煽动,成群结队地涌向承天门外。
他们高举着临时赶制的标语,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伪夏窃据江南,毁我衣冠,断我文脉!”。
“驱逐伪夏,光复神州,还我大明正统!”
“恳请陛下发兵,拯救江南万千士绅于水火!”。
“伪夏苛待士子,视读书人如草芥,天理不容!”。
这些年轻的、容易被鼓动的士子们,大多并不完全了解江南的真实情况,但他们被巧妙地灌输了“伪夏仇视读书人”、“废除科举”、“士子永无出头之日”的恐惧。
对于将科举视为唯一晋身之阶的他们而言,这无疑是掘了他们家族的根。
激愤的情绪如同野火般蔓延,承天门外很快聚集了上千人,哭声、骂声、请愿声震天动地,将整个京城卷入了一种狂躁而悲壮的氛围之中。
几乎与此同时,以成国公朱纯臣、内阁首辅周延儒为首,数十位顶级的权贵重臣,身着庄严的朝服,无视宫廷规矩,径直闯入皇城,要求立刻面见皇帝。
他们要以这“民意”为后盾,以这“众意”为枷锁,逼着那位已经心死的天子,为了他们这些人的身家财产,去做最后一搏。
当以成国公朱纯臣、内阁首辅周延儒为首的浩荡队伍,怀着逼宫的决心行至承天门前时,他们愕然发现,宫门外的守卫都已然换上了全新的面孔。
这些兵士甲胄鲜明,眼神锐利,手持的兵器在冬日微弱的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与他们印象中那些疏懒疲沓的京营官兵截然不同。
而更让他们心头一沉的是,那个站在门洞阴影下,身披甲胄,按剑而立的身影——孙传庭。
“孙大人!”,周延儒强压着怒火,率先开口,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质问,“我等有紧急国事需面奏陛下,为何阻我等去路?速开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