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威逼孙传庭
更有甚者,引经据典,含沙射影:“《春秋》责备贤者,孙大人曾为督师,也算一方贤达,如今却甘为鹰犬,阻挠忠良,就不怕青史铁笔,留下千古骂名吗?”。
“听闻伪夏善待降臣,莫非孙大人已心向往之,故在此为伪夏铺路,扫清障碍?”。
污言秽语,如毒箭般从四面八方射来,每一句都试图撕开孙传庭的尊严,挑起他的怒火,或让他羞愧退让。
然而,孙传庭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没有任何波澜,仿佛那些恶毒的言语只是过耳清风。
他目光平视前方,手始终按在剑柄上,身形挺拔如松,他早已看透了这些人的本质,他们口中的“社稷”、“正统”,包裹的不过是一己私利。
他们不在乎皇帝怎么想,不在乎大明是否真的能延续,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田宅、商铺和特权。
孙传庭回来,不是为了和这些人争权夺利,也不是为了挽救这个无可救药的王朝,他只是想兑现自己对君主的承诺。
“有始有终”,保住崇祯皇帝作为天子最后的体面和安全,仅此而已。这份信念,足以让他面对任何诋毁而岿然不动。
双方就在这宫门前僵持下来,从清晨到日暮,宫门外,是群情激愤、口沫横飞的重臣勋贵。
宫门内,是沉默如山、寸步不让的孙传庭和他麾下的甲士,承天门外,士子们的请愿声浪一阵高过一阵,隐隐传来,更增添了现场的紧张与狂躁。
这喧嚣声浪,终究还是穿透了重重宫墙,传到了深居大内的崇祯耳中。
他本就心烦意乱,被这持续的噪音吵得无法安宁,加上王承恩不断回报宫门外的僵局,他知道,自己躲不过去了。
终于,在夜幕即将完全降临之际,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的身影出现在宫门内侧。他扫视了一眼门外黑压压的人群,深吸一口气,高声宣道:
“陛下口谕!”
喧闹声瞬间平息,所有人都跪伏下来。
“众卿忧心国事,朕已知晓。然宫门之前,聚众喧哗,非体统所在,明日辰时,朕于皇极殿召开大朝会,凡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皆需入朝,有何事,届时再议!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