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 联盟达成

最后一点是后勤补给: 联军出动,粮草从何而来?是各自解决,还是设立共同粮台?若共同筹集,比例如何?这又牵扯到各自控制区内的资源榨取能力。

 会盟一连进行了三日。

 这三日里,白天是帅帐内看似文明、实则刀光剑影的争论,夜晚则是各方私下里的密谈与交易。

 信使在三个营地间穿梭不息,各种条件被提出、拒绝、修改、再提出。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猜疑与算计。

 李自成深知时间紧迫,大夏的压力与日俱增,内部必须尽快达成一致。

 他一方面展示肌肉,让麾下刘宗敏、李过等大将展示军容,一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在缴获分配上向西营和罗汝才部倾斜,并承诺不强行拆散他们的部队。

 张献忠虽然桀骜,但也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在争取到相对独立的指挥权和较为公平的缴获分配承诺后,态度有所软化。

 罗汝才则是最滑头的,他利用李、张之间的矛盾,左右摇摆,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在联军中相对独立的位置,以及担任侧翼策应、而非正面攻坚的相对安全任务,并且在战利品分配上也获得了不小的份额。

 到了第三日下午,一份充斥着妥协与模糊地带的盟约终于艰难出炉。其主要内容包括:共推盟主: 尊奉李自成为联军盟主,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张献忠、罗汝才为副元帅。

 决策机制: 设立“联军军议”,由李、张、罗三人及各自指定重要谋士、将领组成。

 重大军事行动、战略目标由军议“共商”,但盟主李自成拥有最终决断权。同时,又约定若李自成之决断遭张、罗任何一方坚决反对且理由充分时,需再行商议。这实际上是一个充满弹性和潜在矛盾的机制。

 兵力部署: 约定联军总兵力视情况调动,保持各自建制相对完整。

 作战时,大致划分主攻、侧翼、预备等方向,具体任务每次战前商议。

 李自成部多承担主攻,张献忠部为重要侧翼或另一路主攻,罗汝才部则更多负责牵制、策应和后勤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