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7章 夺舍重生

上次回来想要送就没有送出去,这次田村长一家也同样没有收,只是答应帮忙看着,要人祖宅的事也还是干不出来的。

吃晚饭的时候,黄杰好奇问了问村子充满牛粪味的事儿。

“这里县里推广的项目,县城附近搞了一个大型的养牛基地,据说可以每年出栏50万头。

为了达成70万的出栏量,只要村民愿意,就可以到养殖基地签订合同,然后低价购买小牛,达到一定标准,养殖基地会进行回购。”田村长耐心解释。

本就是件好事,可农民养牛就有点不太在意细节了,房边、路上、壕沟、林地、农田、荒地都有一坨一坨牛粪。

有些养牛大户更是把大量成堆的牛粪,放在村路两边、田间地头,不要说夏天,就是冬天也会味道很大、难闻的很。

村里不是没想过办法,全村2000头肉牛,每年产生数千吨牛粪、目前建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点空间小,并不实用,几天就堆满了。

堆满后还难以处理和运走,此前收集点堆满牛粪后,村里就花了好大力气才运走,后面就干脆不往收集点堆放了。

牛粪倾倒在明显位置,执法部门发现后会追责。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默许大家往不易发现的地方倒。

县里也想了不少办法,可依旧无法解决农村畜禽粪污处理的难题。

处理牛粪等牲畜粪污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发酵变成有机肥,再还田利用。但目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就是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运转不畅。县里倒是有一个有机肥厂,院子里的有机肥堆积成小山。

目前积压了2万多吨有机肥,没有销路,已经暂停从村里收集粪污了。今年以来,这家企业仅销售3000多吨有机肥,县里其他几家有机肥厂的情况也差不多。

全县几家有机肥厂的畜禽粪污处理能力,基本能够覆盖产生的粪污量,但企业产品销路不好,粪污的收集、储存、运输体系运行不畅,部分畜禽粪污只能靠乡村自己想办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