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杨贵妃秘史(1)

 大唐开元年间。 

 创立丰功伟绩的李隆基逐渐年迈,开始倦怠,沉迷于歌舞声乐。 

 皇子之间明争暗斗,派系分明。 

 太子李瑛自生母赵丽妃去世,武惠妃掌管后宫,自觉被寿王李清压一头,很不待见武惠妃母子。 

 两方关系势如水火。 

 恰逢李隆基的六十寿诞即将到来,寿王李清打算在王府内大摆筵席,为父皇操办寿宴。 

 太子李瑛又岂会甘居人后? 

 他同样摆下了一场豪华的寿宴,与李清的明争暗斗,一较高下,已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届时李隆基究竟会亲临哪个儿子的府邸,谁将成为最得圣心的皇子?众说纷纭。 

 武惠妃为此特意邀请了当朝丞相李林甫,共商此事,神态显得忧心忡忡。 

 当朝丞相李林甫早已站队武惠妃母子,他笑吟吟地抚须:“娘娘无须为此忧心,不管陛下来或不来,娘娘只需让太子知晓,陛下来了即可。” 

 要的便是太子心性不稳,狗急跳墙,自己出错被厌弃废黜,正好给寿王腾位置。 

 武惠妃是个聪明人,立即明白过来,对李林甫赞赏地笑道:“正是这个道理。” 

 李瑛心胸狭隘,既然容不下他们母子俩,武惠妃也看李瑛十分碍眼。 

 皇室内斗,储君之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武惠妃出身显贵,是则天女皇的堂侄孙女儿,备受女皇看重。 

 因父早逝,她自幼在宫廷之中长大,比李隆基要小十几岁。 

 开元初年间武氏成为李隆基的婕妤,后宠爱不衰,晋封至惠妃。 

 武氏后凭手段斗败王皇后、赵丽妃,才有了今日统领后宫、无冕之后的位置。 

 武惠妃自然不愿安于现状,妄图身份地位更上一层楼,成为大唐的皇后,乃至皇太后。 

 当今太子的生母赵丽妃,不过是一介民女,还曾是梨园舞伎,武惠妃根本瞧得上。 

 如此卑微出身的女人生的儿子都能当一国储君,她的清儿又为何不能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