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二公子败退济州城,李寨主思谋土地策(第3页)

 而清代的曾国藩在招募湘军时,标准也和戚继光一样,只要乡下老实的乡民。在他们看来,武艺和力气是很重要,但相对于胆气和精神,就要居于次要的地位。 

 因此,要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需要的不是那些市井之徒,如罪犯、地痞、无赖之类,而是有着良好纪律性和服从性的老实人,或者说是家世清白、无犯罪记录的“良家子”了。 

 李寒笑也是在后世经历过军旅的正经军人,细细想来,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士兵体力不行或者武艺不精,那么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就会有改变。但要是精神和意志品质上的欠缺,这个就不是你简单的训练就可以轻易解决的了。 

 因此,对于一支致力于建设强大战斗力的军队来说,奸猾狡黠之辈是要尽力避免的,后世,对于入伍要进行政审,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意思。 

 除此之外,李寒笑搞分田,获取了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之后,李寒笑还可以将其余的荒地和田地发展为军屯,来实现自给自足。 

 李寒笑非常明白,土地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人都会认为 你分田,然后把地主打倒了,就没土地兼并了,税和人力就上来了,这是大错特错的。 

 在一个正常王朝的眼里,农民军不过是些泥腿子,根本成不了什么大事,他所谓的土改必然会彻底得罪豪强跟门阀以及氏族,他相当于天然站在掌控钱财知识和阶级的人对立面,在一个古代这种地方搞土改,自寻死路,发兵剿灭,拉拢他手下的首领,堵截他的生存空间,反正在百姓眼里他就是一个叛党罢了。 

 在没有相应力量的情况下,彻底把统治阶层得罪死了不是好事,因为在这个教育不普及的年代,知识分子是属于统治阶级那一方面的,你如果彻底得罪了他们,你的人才来源就会被彻底截断。 

 不是说农民里面出不来人才,而是这个概率和几率太低了。 

 最后的例子就是想当年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就连左宗棠听说了太平天国的声势,都想去看看能不能帮助他们。 

 但是,当左宗棠一听说天平天国不尊孔孟,拜的是西方宗教,很快就决定远远离开,不加入太平天国。 

 因为他们所过之处孔庙宗祠书楼焚烧殆尽,所作所为几乎是自绝于天下的读书人,尽管说他们声势浩大,但是左宗棠料定他们不会得到真正的人才相助,而太平天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在早期能凝聚一批下层群众,形成很强战斗力,但很难吸引知识分子。 

 所以即使重视,也缺乏这个方面人才,杨秀清,陈玉成,李秀成即便是天纵之才,但文化水平就摆在那里,尤其极限,随着天京内讧,信仰破产,已经很难翻盘,把孔子儒家非常当回事的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聚集了地主,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知识分子,各界人士,把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灭了。 

 李寒笑觉得,就算是要进行土改,没有二十年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现在他最需要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立场自然是要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之上,但是各个方面的阶层也不能给全都得罪死了。 

 对于水泊梁山附近的老百姓来说,先免除苛捐杂税,这对于他们来说就算是已经摘掉了头顶的一顶大帽子了。 

 然后,把欺压他们的地主老财公审公判,把老财的地和财产分成份划分给他们,这也就已经能让他们归心了。 

 至于其他的地,还是先牢牢掌握在水泊梁山手里吧,毕竟,还不是时候……